5荆轲刺秦王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虏(lǔ)赵王 樊於(yú)期 拊(fǔ)心
B.戮(lù)没(mò) 骨髓(suǐ) 惶(huánɡ)急
C.揕(zhèn)其胸 约契(qì) 瞋(chēn)目
D.偏袒(tǎn) 扼(è)腕(wàn) 濡(rú)缕
【答案】 A(於:wū)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私仇)
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求:寻找)
D.乃为装遣荆轲(为装:伪装)
【答案】 D(为装:准备行装。)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樊於期乃前曰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⑤发尽上指冠
⑥使使以闻大王
⑦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⑧群臣怪之
⑨图穷而匕首见
⑩左右既前,斩荆轲
A.②⑤/③⑧/①④⑦⑩/⑥/⑨ B.②⑤⑩/③⑧④⑦/①⑥⑨
C.②⑤⑩/③⑥⑧/①④⑦/⑨ D.②④⑤/③⑥⑧/①⑦⑩/⑨
【答案】 A(②⑤名词作状语,③⑧意动用法,①④⑦⑩名词活用作动词,⑥使动用法,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选项
例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D.岭峤微草,凌冬不凋
【答案】 A(例句和A都当“假如没有”讲。B项稍微,C项暗中,D项微小)
5.下列对课文人物性格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荆轲:粗犷豪迈,沉着勇敢,见义勇为,不畏***,不怕牺牲,千载以来,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行刺秦王虽然失败,但他那种刚毅不屈、慷慨赴难的精神,千秋万载令人感奋。
B.太子丹:性格软弱,缺少勇敢的反抗精神,燕国弱小,无力抵御秦国的侵略,只好采取行刺的办法。
C.樊於期:身为秦将,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逃亡燕国。他对秦国之恨,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为了报仇,能不能献出自己的头,这确是一个考验。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自己之仇,毅然自刎,不失为一个反抗***的英雄。
D.秦武阳:“年十二,***,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是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所以“至陛下”“色变振恐”。这是一个少年的性格特点。
【答案】 B(“性格软弱,缺少勇敢的反抗精神”不对。)
6.下列对课文表现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善于写人物的对话和神态。例如:见秦王时“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顾笑武阳”而向秦王作了解释,在千钧一发之际,镇静的神态和得体的言辞消弥了危机。
B.本文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例如:以太子丹的急躁粗疏、头脑简单跟荆轲遇事审慎、三思而行对比,以突出荆轲的深沉多谋。
C.本文善于写一瞬间同时发生的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就创造出一个悲壮感人的场面。例如:刺秦王时,荆轲的动作,秦王惊起拔剑不出,环柱而逃的狼狈相,群臣的惊愕,侍医掷药囊,左右呼“王负剑”,一直到荆轲“被八创”,“箕踞以骂”。
D.本文善于通过动作刻画人物的心理。例如:写武阳在紧急关头神态失常,同荆轲的镇定自若对比,突出了荆轲的机智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