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攻 课后篇一起提高
一、基础巩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得: 捕获、抓住。
以亏.人自利也 亏: 损害。
罪益厚. 厚: 大、重。
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 假使。解析 D项, 情, 确实、的确。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其不仁兹甚
解析 A 项, “辩”通“辨” ;C 项, “扡”同“拖” ;D 项, “兹”通“滋”。答案 B
下列加点的词语 ,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以亏人自利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是何故也
暮去朝来颜色故
{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登斯楼也 , 则有去国怀乡
{ 众闻则非之莫不非令尹
解析 A 项, 前一个“以”为介词 , 可译为“因为” , 后一个“以”为介词 , 可译为 “把”。 B项, 前一个“故”译为“原因 , 缘故” , 后一个“故”译为“衰老”。 C项, 前
一个“国”译为“国家” , 后一个“国”译为“国都”。 D项都译为“责怪”。答案 D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众闻则非.之 B. 从而誉.之
C. 王无罪.岁 D.然而不王.者
解析 A 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 其他三项都为名词用作动词。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第 5~8 题。
今有一人 , 入人园圃 , 窃其桃李 , 众闻则非之 ,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 ?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 其不仁兹甚 , 罪益厚。至入人栏厩 , 取人马牛者 , 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 , 其不仁兹甚 , 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 , 扡其衣 裘、取.戈剑者 , 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 ?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 , 其不仁兹甚矣 , 罪益厚。当此 ,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 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 则弗知非 , 从而誉.之, 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
杀一人, 谓之不义 , 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 , 杀十人, 十重不义 , 必有十死罪矣 ; 杀百人, 百重不义 , 必有百死罪矣。当此 ,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 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 , 则弗知非 , 从而誉之 , 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 ,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 若知其不义也,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 , 少见黑曰黑 , 多见黑曰白 ,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 少尝苦曰苦 , 多尝苦曰甘 , 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 , 则知而非之 ; 大为非攻国 , 则不知非 , 从而誉之 , 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 , 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 《墨子·非攻上》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取.戈剑者 取: 夺取。
至攘.人犬豕鸡豚 攘: 偷窃。
从而誉.之 誉: 赞誉。
其不义又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