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题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忆秦娥·娄山关①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①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在娄山关与蒋军进行了激战,并最终取得胜利。 10. 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词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忆秦娥·娄山关》属于小令。 B. 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词牌规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等。“沁园春”“忆秦娥”是词牌,“长沙”“娄山关”是标题,表明作品内容。 C. 《忆秦娥》里“马蹄声碎”中“碎”的意思是“凌乱”,生动地刻画出急行军时的景象;“喇叭声咽”中“咽”的意思是发不出声,写出了当时物质条件的恶劣。 D. 《沁园春》上片“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片“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赋”。 E. 《忆秦娥》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 11. 结合原文,对比两首词景物特点的不同。 【答案】10. AC 11. 第一首词景物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第二首词景物苍凉沉郁。第一首词用红、绿、白等色彩的景物构成画面,具丰富感,“击”“翔”等动词的使用很有力量,整个画面充满生机活力。第二首词西风、霜、晨月、苍山、残阳等意象,色调暗淡低沉,画面苍凉沉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 王之道 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两行高柳,一坡修竹,是我尝游处。 黄鹂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 【注】王之道,宋宣和六年进士,因触怒秦桧而沦废20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作者故地重游,对眼前景物感到格外亲切,觉得自己又回到了美好的昨天。 B. 长桥、流水、高柳、修竹等系列典型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新幽静的优美的意境 C. 本词“黄鹂休叹青春暮”中“青春”与杜甫“青春作伴好还乡”中“青春”含义相同。 D. “出谷迁乔”是用典,本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飞上高大的乔木,后比喻地位上升。 16. 有些诗词不仅饱含诗情,还暗含哲理。请简要分析“凝寒和气,沈阴霁色,大旱滂沱雨”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15. A 16. ①严寒会退去,温暖会来临;阴云会散天会晴;久旱之后必有雨。②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困难坎坷终成过去,光明必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