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乙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6. 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冢:坟墓) B.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不出,火且尽(且:将要) C.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而卒葬之(卒:死) D.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赐予) 盖音谬也(谬:错误) 7. 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介宾结构后置) B.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动句) C.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D. 有碑仆道。(省略句)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直接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 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 乙文中写山洞的情况,有详有略,略写前洞,详写后洞。 D. 乙文中对比手法明显。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窈然,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少,余之至浅与好游者所至,余进洞时的欣喜与出洞时的后悔,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6. D 7. B 8. A 9. (1)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伤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了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2)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