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9.2《项脊轩志》 同步作业(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5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9.2《项脊轩志》 同步作业(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第三单元
9 陈情表
*项脊轩志
基础过关练
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得①不能得日      ②得不焚      
2.当①以当南日      ②他日汝当用之      
3.置①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②内外多置小门墙      ③沛公则置车骑      
4.殆①殆有神护者      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③丧失殆尽      
5.过①日过午已昏      ②从轩前过      ③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④是寡人之过也      
6.之①儿之成,则可待乎      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③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④先妣抚之甚厚      ⑤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7.以①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②娘以指叩门扉曰      ③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8.而①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      ②客逾庖而宴      ③余扃牖而居      ④某所,而母立于兹      ⑤往往而是      
二、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室仅方丈
古义: 
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主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
2.墙往往而是
古义: 
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凡再变矣
古义: 
今义:又发生变化。
4.吾妻来归
古义: 
今义:返回;还给,归还。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客逾庖而宴         
2.乳二世         
3.执此以朝         
4.垣墙周庭         
5.内外多置小门墙         
6.东犬西吠         
7.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8.雨泽下注         
9.使不上漏         
10.前辟四窗         
11.时至轩中         
12.庭中通南北为一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妪,先大母婢也。
特殊句式: 
译文: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特殊句式: 
译文: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特殊句式: 
译文: 
5.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特殊句式: 
译文: 
6.室西连于中闺。
特殊句式: 
译文: 
7.鸡栖于厅。
特殊句式: 
译文: 
8.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特殊句式: 
译文: 
五、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看到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我心中感慨万千。(  )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礼记》中记载:“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称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亲为“先妣”。(  )
2.古代称女子出嫁为“归”,如《诗经》中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本文中“吾妻来归”和“吾妻归宁”中的“归”皆为此意。(  )
3.笏:古代君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
4.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代指成童。束发可指男子十五岁,而女子十五岁则被称为“豆蔻年华”。(  )
5. “志”,记述事或人的文章、著作,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也有“记”的意思,是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
七、默写。
1.《项脊轩志》中,作者通过“      ,      ”的方式巧妙地把日光反射进轩中。 
2.《项脊轩志》中,写桂树的影子随着风轻轻摇动,非常可爱的句子是:     ,     。 
3.《项脊轩志》中,记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句子是:       ,     。 
4.《项脊轩志》中,写祖母希望作者像她的祖父一样拿着象笏上朝的句子是:              ,       ! 
5.《项脊轩志》的结尾,表明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托在庭中的枇杷树上,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句子是:          ,         。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