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3 苏教版必修5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淈:挖
B.新沐者必弹冠 沐:洗头
C.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流放
D.新浴者必振衣 振:抖掉
【解析】 淈,搅浑。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行走/游学;B项,全/举动,行为;C项,承接连词,就/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D项,都是介词,被。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 B.圣人不凝滞于物
C.而能与世推移 D.何故深思高举
【解析】 C项,推移:古今意思相同,指推进移动。A项,颜色:古指脸色;今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B项,凝滞:古指拘泥,执著;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D项,高举:古指行为高出于世俗;今指高高地举起。
【答案】 C
★4.[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4题(2)①]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放 B.游于江潭
C.是以见放 D.圣人不凝滞于物
【解析】 B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B
5.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________,________?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 (1)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2)众人皆醉 何不其糟而歠其醨 (3)安能以身之察察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父见而问之曰 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B.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淈:搅浑
C.鼓枻而去 鼓:打鼓
D.可以濯吾缨 缨:系帽的带子
【解析】 “鼓”的意思是“敲打”。
【答案】 C
7.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什么/为什么;B 项,介词,用/相当于“而”;C项,都是句末语气词,呢;D项,介词,被/介词,在。
【答案】 C
8.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屈原品行高洁的是( )
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