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材点说
辛德勒原是纳粹分子,他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大发战争横财。在被占领的波兰,辛德勒在他创办的搪瓷厂雇用犹太人作为廉价的劳工。1943年,目睹克拉科夫犹太人遭受血腥屠杀,辛德勒良心发现,便设法尽其所能保护犹太人。战争结束时,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把一份自发签名的证词交给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并打制了一枚金戒指送给他,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适用话题】 ①人性可以复苏;②苦海无涯,回头是岸;③人生的最大价值不是拥有了多少金钱,而在于做了多少有利于他人的事;④付出终有回报。
二、素材运用
财富和永恒是人类个人和集群追逐的目标,让世人记住,成为历史。财富容易被易手,历史经常被改写,财富是不是能取代人生的价值,历史是不是能抹煞存在的记忆。是良心发现还是信仰发生?发现和发生是一样的重要,否则,没有发现,生命的起点不会实现人生的目标,没有发生,人生的目标会违背人生的起点。发生让人们有根据,发现让人们做见证。身为这场战争的亲临者和目击者,辛德勒开始重新思考价值发生的根据,重新思考记忆发现的见证。
三、文摘精华
有争议的辛德勒,毋庸置疑的名单
2014年7月11日 《新华每日电讯》
电影《辛德勒名单》可以看作是辛德勒前半生的传记,影片在他人生的巅峰戛然而止。这个风流成性、投机倒把的德国商人,曾做过纳粹间谍,大发战争横财,却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战争结束,他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转折?电影没有告诉我们。
当苏联占领德国柏林的消息传来,得知犹太人性命无忧后,辛德勒和妻子埃米莉及几个关系亲密的犹太人朋友,悄悄离开了工厂,几个月后出现在奥地利的美国占领区。
在接受斯坦霍斯的采访时,辛德勒的生活已经非常落魄。为了***纳粹高官以及在黑市购买食物供应犹太工人,辛德勒在战争期间聚敛起来的巨额财富早已散尽。虽然辛德勒有收到来自美国的犹太人给他寄来的生活物品,但自尊心迫使他不愿接受更多的帮助。后来在一个波兰犹太人福利组织的关注下,辛德勒得到了美国犹太人联合分配委员会(JDC)给予的一笔资助,于1949年和妻子埃米莉前往阿根廷。
在阿根廷,辛德勒夫妇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夫妇俩经营一家农场,不久破产。据说辛德勒依旧风流成性,令埃米莉极为失望,感情破裂。1957年,辛德勒抛下妻子独自回到德国。他后来经营了一家水泥厂,以破产告终。1961年,生活潦倒的辛德勒接到了一份意外的邀请,前往以色列访问。在那里,他得到了如英雄般的欢迎和招待,之后每年他都会接到邀请前往以色列。1962年,辛德勒被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评选为拯救犹太人的正义人士,并在纪念馆的正义之路上种下了一棵纪念树,这是辛德勒获得的最高荣誉。
虽然辛德勒在以色列得到了非常隆重的款待,但他在德国的生活一贫如洗。1968年他从联邦德国政府那里领取到养老金,1974年10月9日因心脏病去世,结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在医院去世时,他连支付住院费的钱都没有,是由社会福利机构支付的。按照生前遗愿,他被安葬在了天主教方济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