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第5课 河渠书(2份打包).zip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苏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13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第5课 河渠书
《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等25件史实,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同学们可能会因为它是写水利的,学之较难,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甚至不去读它。这都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司马迁写此文是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的,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满腔悲愤。因为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同学们学****此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知识,认识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其中的成功和经验,其中的失败和教训,进而认识到水利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运,还可以认识到司马迁对水利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体会到他的科学调查精神及文字后的民生情怀。
本文难,难在作者写了大量的古地名和山川名称,它们令我们感到陌生。除却此点,本文文字流畅,活跃着大量常见的文言词语,可读性很强,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章。
一、人物名片
1.李冰——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也称“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它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西门豹——战国时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百姓。
3.郑国——战国末水利家,韩国水工。秦始皇元年,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以此耗费秦国国力,勿使伐韩。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工程进行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利秦,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此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利用泾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碱含量,收到了改良土壤的效用。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二、背景资料
古代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统一规划与修建全国范围的灌溉系统。《河渠书》的阐述也符合这一原理。“洪水猛兽”一词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洪水的认识,也反映了他们对洪水的恐惧。正因如此,大禹治水才受到中华民族的推崇乃至世界人民的赞扬。从远古到秦汉这一漫长时期,人们一直从事着治水修渠的工作。司马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人类在这一伟大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写成了《河渠书》一文。
瓠子堵口是西汉时黄河上一次大规模的堵口工程。
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洪水向东南冲入巨野泽,泛入泗水、淮水,淹及十六郡,灾情严重。汉武帝派汲黯、郑当时率十万人堵塞,未成功。丞相田蚡为了私利,反对堵口,说河决是“天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