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第19课 淮阴侯列传(2份打包).zip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苏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14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是太史公写得极为成功的人物传记,几乎每一位读者都为韩信的悲惨遭遇所打动。课文截取了韩信一生中三个典型的片断:贫贱的早年、大显身手的青壮年、悲惨的人生结局。学****本文,最主要的是能从韩信的人生轨迹中尤其是悲惨的人生结局中读出点什么、悟出点什么,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对历史人物及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文在叙事中细节很有表现力,且蕴含深沉、丰富的情感。读此文千万不可忽略这一表达特点。
一、人物名片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熟谙兵法,灵活用兵,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最后吕后与萧何定计,诱韩信至长乐宫,以勾结陈豨谋反的罪名杀之,并诛灭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时人们对他的评价。
二、文化常识
古代的“十二时”
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惯而归纳总结出一种特殊的纪时法——“十二时”,它把一昼夜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叫“时辰”。每一个时辰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它们正好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这样就形成了别称,如“夜半”又叫“子夜”。
古人****惯上每天吃两顿饭,其中,“食时”是古人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时到9时,早饭叫“餐”;“晡时”是第二顿饭之时,指每天的15时到17时,晚饭叫“飧”。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乃晨炊蓐食
蓐同褥;床褥
(2)俯出袴下,蒲伏
①袴同胯;两腿间
②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3)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①能同乃;竟然
②罢同疲;疲劳
(4)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萆同蔽;隐蔽
(5)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倍同背;背靠,背向
(6)居常鞅鞅
鞅鞅同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7)人言公之畔
畔同叛;反叛
(8)上怒曰:“亨之。”
亨同烹;古代的一种酷刑,把犯人放入大锅中煮死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
(2)假
(3)治
(4)且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a.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给饭吃
b.议欲下赵:攻下
c.足下深沟高垒:挖沟;筑墙
d.如我能将几何:率领
②名词作状语
a.欲东下井陉击赵:向东
b.师事之:像对待老师一样
c.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在夜里,连夜
d.英俊乌集:像乌鸦一样
e.乃晨炊蓐食:在早晨;在床上
(2)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a.水上军开入之:使……进入
b.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使……退避
②动词的意动用法
羞与绛、灌等列:以……为羞耻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布衣服
(2)愿君留意臣之计
古义:仔细考虑
今义:注意,小心
5.判断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
(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判断句)
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2)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判断句)
译文:这就是我为什么被大王俘虏的原因。
(3)成安君,儒者也。(判断句)
译文:成安君是一介儒生。
(4)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定语后置句)
译文:淮阴屠户中有个侮辱韩信的年轻人。
(5)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状语后置句)
译文:如今又用张耳辅助,计划要夺取赵国。
(6)何为为我禽?(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译文: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7)冤哉亨也!(主谓倒装句)
译文:煮死我,冤枉啊!
(8)坚营勿与战。(省略句)
译文:坚守军营,不跟(他们)交战。
(9)必为二子所禽矣。(被动句)
译文:一定会被他们二人俘虏。
(10)知其不用。(被动句)
译文:了解到广武君的计策没被采用。
(11)信方斩。(被动句)
译文:韩信临被斩时。
6.名句默写。
(1)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2)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7.常识识记。
(1)三族,一般指父族、母族、妻族。
(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