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2017届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作业 苏教版必修3
【必做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仪节(yí) 脑髓(suǐ) 孱头(càn) 自诩(yǔ)
B.犀利(xī) 针砭(biǎn) 糟粕(pò) 大度(dù)
C.蹩进(bié) 闭关(bì) 冠冕(guān) 残羹(gēng)
D.磕头(kē) 挖掘(jué) 玄虚(xián) 吝啬(sè)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自诩 冠冕 孱头 祟洋媚外
B.譬如 国萃 古董 残羹冷炙
C.脑髓 磕头 蹩进 故弄玄虚
D.吝啬 惴摩 恐怖 勃然大怒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这个冠冕堂皇大讲反***、背地里却***受贿的家伙,终于被揭露出来了。
B.王局长退休之后仍关心局里的事,发挥余热,干劲十足,真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人。
C.邪教的头目为了达到骗人的目的,故弄玄虚,散布谣言。
D.鲁迅先生用他那支神来之笔为我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杂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代替的古董,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但是,如果反对这旧宅子的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不敢徘徊走进门,是孱头。
C.有人说,掘起了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D.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5.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例句:每当春寒料峭时,总感动于小草“春风吹又生”的坚持;
6.探究不同时代的寒暄语,通过语言内容的变化分析它的特点和折射出的心理。
(1)20世纪70年代:“你吃饭了吗?”
(2)20世纪80年代:“你下海了没?”
(3)20世纪90年代:“你找到工作没?”
(4)本世纪初期:“你买房了吗?”
(5) 2012年初:“你船票准备好了没?”
内容变化的特点:
折射出的心理:
【选做题】
1.本文重点论证的是“拿来主义”,但开头部分却用一段文字摆出“送去主义”的一系列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用简要的语句分别概括文中“孱头”“昏蛋”“废物”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3.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来”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
4.请你就以下论题中 ,寻找有关资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