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同步精练: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份打包).zip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9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
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事”“举”以及词类活用现象,能翻译课文。
2.理解孔子思想人格的核心“仁”的内涵,并思考“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1.字音字形
①雍(yōnɡ)   ②皋陶(Gāo yáo)   ③譬(pì)
④弘毅(hónɡ) ⑤枉(wǎnɡ)
2.通假举要
①举直错诸枉:“错”通“措”,安置
②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
③知者利仁:“知”通“智”,精明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天下归仁焉:称许,赞许
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迅速,敏捷。引申为“聪明、机智”
③使民如承大祭:承担
④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施惠,救助
⑤尧舜其犹病诸:担忧
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贫困
(2)一词多义
①归
②事
③举
(3)词类活用
①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前“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后“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得正直。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邪恶的人
②不仁者远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疏远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通达
④不可以长处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
⑤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安、利: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利于
⑥尧舜其犹病诸:名词活用为动词,担忧
(4)古今异义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古义:贫困。
今义:大约。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主谓倒装句
富哉言乎!
(3)宾语前置句
①何谓也?
②何如?可谓仁乎?
(4)介宾短语后置句
舜有天下,选于众……
(5)被动句
不仁者远矣。
5.成语积累
(1)克己复礼: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克,克制。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欲,希望。施,施加。
(3)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4)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
6.名言名句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