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同步精练:第三单元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2份打包).zip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14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单元导读
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节《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摘自荀子的《天论》一文,主要涉及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荀子认为,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安定与混乱没有决定作用,星坠木鸣之类的天地之变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祅,也就是由君上昏乱、政治险恶等人事导致的种种反常现象;他提出人最应该执著的东西是“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在天面前,应该“错天而思人”,也就是说不应该放弃自己应该付出的努力,而沉溺于对天的思慕当中。
作者连线
荀子(约前313~前230),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赞同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但他特别强调后天学****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天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荀子的文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今存《礼》《知》《云》《蚕》《箴》五首小赋。
《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我们学****本文首先要注意把握荀子思想的精髓,认识其思想的进步意义及其局限性;其次注意学****荀子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其文章艺术表现的魅力。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语出荀子的《天论》,意思是说,认为天伟大并且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而控制它呢!在荀子看来,人类不能一味迷信天地自然,屈从于天地自然,虽然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认识它,掌握它的规律,改造它让它为人类所用,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主宰天地自然,掌握自己的命运。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体会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体会荀子运用排比说理的作用。
1.字音字形
①蕃长(fán)        ②畜积(xù)
③礼义之不愆(qiān) ④辍冬(chuò)
⑤雩(yú) ⑥楛耕伤稼(kǔ)
⑦籴贵民饥(dí) ⑧卜筮(shì)
⑨恶寒(wù) ⑩光晖不赫(hè)
⑪骋能而化之(chěnɡ) ⑫寇难(nàn)
⑬车千乘(shènɡ) ⑭恤人(xù)
⑮怪星之党见(tǎnɡ xiàn)
2.通假举要
①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大”同“太”,大王,指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