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基限时练(二十)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一、课内基础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________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2)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________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
(3)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________的荒村。
(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________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A.吻 擎 萧条 无法挽救
B.吻 擎 萧索 不可救药
C.拍 托 萧索 无法挽救
D.拍 托 萧条 不可救药
解析 (1)“吻”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波浪的温柔。
(2)“擎”有高举的意思,体现了郑重严肃的意味。
(3)“萧索”有缺乏生机的意思,将荒村的“冷落,没有生机”表现了出来;而“萧条”侧重于经济衰微。
(4)“不可救药”比“无可挽救”更形象、更贴切。
答案 B
2.下面是余光中《沙田山居》中的几个句子,依次填入各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 )现在阒黑的海面。
②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 )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
③马鞍山奇拔而峭峻,( )于东方,使朝暾姗姗来迟。
④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 )。
A.出 噪 阻 踞 B.浮 鸣 屏 卧
C.浮 噪 屏 踞 D.出 鸣 阻 卧
答案 C
3.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填在语段横线处( )
他作案之后,迅速逃离现场,藏在山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山洞里,过起了野人般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A.八年后,警察还是找到了他,送他进了应去之处
B.警察八年后还是找到了他,把他送进了应去之处
C.八年后,还是叫警察找到了,被送进了应去之处
D.警察八年后还是把他找到了,送他进了应去之处
解析 语段的陈述主体是“他”,为保持陈述主体的一致性,应选用被动句。
答案 C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解析 据“去年”衔接句子应是“那儿”;据“江岸后面”,可知是空间顺序,“塔在江边”而后“江面上”与“江岸后面”衔接。
答案 B
5.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养子——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21*cnjy*com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来源:21cnj*y.co*m】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解析 ①处文中“身材魁伟”是主谓结构,为保持句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