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
一.自主学****一)学****目标
1.诵读课文,背诵《登幽州台歌》《石头城》《锦瑟》。
2.品味诗歌,把握主旨,体会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技巧,重点掌握寓情于景、对比、想象等手法。
(二)知人论世
1.陈子昂(约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2.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至尚书右丞。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崇佛教,性喜山水。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状物传神,精深入微,晚年居蓝田辋川,多写隐逸生活和谈禅说佛之作。
3.高适(约700 ~765),字达夫,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少孤贫,潦倒失意,长期客居梁宋,以耕钓为业。又北游燕赵,南下寓于淇上。后中有道科,授封丘尉。弃官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安史之乱,升侍御史,拜谏议大夫。肃宗朝历官御史大夫、 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等。后为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病逝。其诗以写军旅生活最具特色,粗犷豪放,遒劲有力,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之一,与岑参齐名,世称“高岑”。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曾任太子宾客,故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诗豪”之称。
诗人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诗人目睹金陵的残破,联想到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5.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