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15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训练.docx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51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3.15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训练.docx
文档介绍:
1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 15 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同步训练
1.郑和七下西洋,长驶远驾,“示中国富强”。如此盛大的远航,却突如其来,悄然而去。“郑
和之后, 再无郑和”。其直接原因是( )
A.明朝国力的衰退
C.西方列强的侵略

B.科学技术的落后
D.八股取士的影响
1
2 .印尼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海一家” 、“天
下为公”的中华文明。该学者肯定郑和下西洋( )
A.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壮举 (微信: bangtifen)
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
C.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D.促进了中国及亚非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3.仔细观察下图, 它反映的重大事件( )
A .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李自成起义 D.郑成功收复台湾
4.“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
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
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
A.利润丰厚 B.规模较大 C.技术先进 D.和平交往
5.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 她为这组
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1
2
A .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6.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 某同学赋诗一首: “忆往昔, 郑和壮举,
美名远播; 看今朝, 一带一路, 合作共赢。 ”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包括( )
①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 年 1433 年, 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7.明朝中期, 戚继光在其他抗倭将领的支持和配合下, 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抗倭
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抗倭斗争的正义性
C.戚继光的战术正确

B.戚家军战斗力强
D.其他军队的配合
2
8 .(微信: bangtifen)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 “行使中国历代铜钱, 一般国人最喜
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 ”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2
A.明朝国威的树立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2
9.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 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诗句所反映的
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
②“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④“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10 .“郑和每到一处, 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 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许多国家见 郑和带着庞大的船队, 而且态度友好, 都热情地接待他。 ”材料说明了( )
A.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B.明朝时期的造船技术名列世界前茅
2
3
C.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与随行人员了解了当地的风俗****惯
11.“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 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
举”应包括( )
①主要目的是掠夺他国的财富
③到过亚、非、欧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②1405— 1433 年, 前后七下西洋
④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 .①③④ D .②④
3
12 .“水落尚存秦代石, 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 未敢忘危负岁华。 ”这是 1555
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
A.文天祥南宋后期 B.郑成功明末清初
C.戚继光明朝前期 D.戚继光明朝中期
13.仔细观察下列航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