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T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遺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感藏辛富、有待进一步 开发利用的氏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庫。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巳走出困境,呈 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液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 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寿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拍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 危困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根灾祈福而載歌載舞的即兴表演,寄托若他们深沉的 精神追求和丰富卅感。使传统表液艺术“雅化七固然能彩显各类民族民问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 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活•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寿台上,藏族寿蹈《飞弦路春》、蒙古族奔蹈《吉祥颂》等 都曽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姓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 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 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 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请民间表液艺术 的特性,井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丞本元素与本质粉神。
各种传统麦波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靠共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氏间,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 建设颇具规模,氏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斂,这种愕物馆式的 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載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 呈现表液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 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稚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
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户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合共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D・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D・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校,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T题。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 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婿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軽面.在衣服上以 栏杆形式图在肩膀和袖口.膝东南苗族的室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平纺、 辩绣、结婿、埴绣、终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婿、姑绣是苗绣中特有. 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我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鸟 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紫重。结坊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