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12分)
韦仁约弹右仆射褚遂良,出为同州剌史,遂良复职,黜仁约为清水令。或慰勉之,仁约对曰:“仆狂鄙之性,假以雄权,而触物便发。丈夫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然,不能碌碌为保妻子也。”时武侯将军田仁会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协而诬奏之。高宗临轩问仁祎,仁祎惶惧,应对失次。仁约历阶进曰:“臣与仁祎连曹,颇知事由,仁祎懦而不能自理。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请专对其状。”词辩纵横,高宗深纳之,乃释仁祎。仁约在宪司,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人或劝之,答曰:“雕鹗鹰鹯[注],岂众禽之偶?奈何设拜以卑之!且耳目之官,固当独立耳。”后为左丞,奏曰:“陛下为官择人,无其人则阙。今不惜美锦,令臣制之,此陛下知臣之深矣。”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注】雕鹗鹰鹯:四种猛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以雄权 假:借助 B.颇知事由 颇:很,甚
C.臣之恨矣 恨:怨恨 D.无其人则阙 阙:空缺
2.韦仁约谈到自己对王公卿相的态度时,运用了一些比喻与称代,以下说明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禽”比喻王公卿相,“雕鹗鹰鹯”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王公卿相。
B.“雕鹗鹰鹯”比喻王公卿相,“众禽”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王公卿相。
C.“众禽”比喻王公卿相,“雕鹗鹰鹯”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自己。
D.“雕鹗鹰鹯”比喻王公卿相,“众禽”用以自喻,“卑之”的“之”称代自己。
3.以下各句中,能够反映韦仁约不甘“碌碌为保妻子”品格的一组是(3分)
①弹右仆射褚遂良 ②当正色之地,必明目张胆然 ③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
④于王公卿相未尝行拜礼 ⑤耳目之官,固当独立耳 ⑥振举纲目,朝廷肃然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③④⑥
4.对文中自“后为左丞”至末尾一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韦仁约的谦逊之辞。他认为自己尚不是合适的人选,但皇上既然选中自己,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B.这是韦仁约的赞叹之辞。他知道没有合适的人选,官职宁可空缺;感谢皇上对自己的信任,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是指国家的经济财富。
C.这是韦仁约的自信之辞。他认为自己正是合适的人选,皇上又知人善任,因而知恩图报,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大事。
D.这是韦仁约的自得之辞。他认为由于有了自己这样合适的人选,官职就不必空缺,因而为感谢皇上而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的经济财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8分)
秦士录
【明】宋濂
邓弼,秦人也,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娼楼,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酒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