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中学部编版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高职)试题.zip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2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高职高考芗城中学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2016.5
一、默写(1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2)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4)月出于东山之上, (苏轼《赤壁赋》)
(5) ,愿乞终养。(李密《陈情表》)
(6)臣之进退, 。(李密《陈情表》)
(7)岸芷汀兰, ,(范仲淹《岳阳楼记》)
(8)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9)临帝子之长洲, 。(王勃《滕王阁序》)
(10)师者, ,(韩愈《师说》)
(11)无丝竹之乱耳, 。 (刘禹锡《陋室铭》)
(12)寄蜉蝣与天地, (苏轼《赤壁赋》)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选自《师说》)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低于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以---为耻
C.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于是,就
3.下列四组中,全部能体现出“从师”的重要性的一组是( )(3分)
①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⑥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②⑥
4.对原文理解和概括有错的一项是(   )  (3分)
A.古代圣人与现代的普通人之所以有很大差距关键在于从师的态度;只要秉承一颗从师而问的心,就能从普通人变成圣人
B.作者严格区别了“童子之师”与“师者”,认为前者只是停留在学****句读的层面,并没有进入传道解惑的“师者”境界
C.作者打破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等级观念,提出师生之间可以互补长短,共同进步
D.作者通过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据,揭示出了“师道之不传”的内在原因,旨在警示当时不从师的社会不良风气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分)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分)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6分)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政治希望和还乡希望破灭之时。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回京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6.这首诗开篇便定下感情基调,简析诗人为何会有“凄凄”之感.(2分)
7.诗歌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0分)
勿因娱乐反智识
彭俐
①娱乐,是地球上所有动物的天性。老虎、狮子、猎豹、鬣狗,等等,都喜欢玩耍、嬉戏,尤其是当它们肚子不饿、天气晴好的时候。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动物世 界》看得真切,在野生动物园里也得到验证。但是,说到有智识的娱乐,却是人类特有的文化需求,也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