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湖南省长郡中学部编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zip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8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长郡中学 2017—2018学年度高二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命题人 昌熊静
时量 3120分钟 满分 3100分
得分
第 Ⅰ卷 (阅读题,共 4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6分)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 ●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3以礼法为 良法善治之 法 ●以 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 ●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 ●以 乡 治为良法善治之基 ●以刑罚为 良法善治之剑o 而"中道"则 一 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 ●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o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o
一是"中和"o 礼之用 ●和为贵o"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o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 、 和而不同 ●都是"中和"的衍生词o 孔子说 3"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o"儒家将 自 然、社会与人看成 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 ●"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 基本条件 ●也是 一种基本状态o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 ●乃至人 与 自 然之间、天人之间 ●都是和为贵o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 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o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 ●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 ●皆 因这些 法背离了 中和o 法是 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 ●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 、 稳定o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 一 o"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 与法的这 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o
二是"中正"o 中 ●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o正 ●意为 端正、公正、合规矩o程子云 3"不偏之谓中 ●不易之谓庸 ●中者 ●天下之正道 I庸者 ●天下 之定理o"可见 ●"中道"即是正道o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 一 基本义 ●其核心是追求 公平、正义o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o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 ● 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 I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 I要求统治者"使民以 时"● 做到"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I提出"政者 ●正也"●强调执 政者首先要正己 ●言行合规范 ●秉公办事o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 ●他所追求的正是"天 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 ●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o
三是"时中"o如果前面两层讲的是静态的"中道"●那 么 ●这里讲的就是动态的"中 道"o"中和"的稳定、和谐、平衡、秩序 ●"中正"的适宜、公平、公正 ●不是绝对不变、静止不 动 ●也不是因循守旧、掩盖矛盾 ●而是在动中求稳、在变中求衡、在发展中求正o这 一 原 则可称之为"时中"o"时中"●就是依"时"而处"中"o"时"是流变不居 ●"中"是持守正道o 用现在的话说 ●就是按照社会发展、时代前进和事物变化的实际情势去把握正确之道o "时中"绝非与时俯仰、随波逐流、媚世取容的处世哲学o"时中"包含着审时度势、把握 时机、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 一 系列价值判断和政治艺术 ●强调始终坚持原则 ●保持"中 道"●达到"苟 日新、日 日新、又 日新"随时世而变易"因前人之故典而开 一代之新规"o
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的"中道"蕴含着高深的智慧 ●需要我们认真地领会和借鉴o (摘编自余荣根《中道:传统良法善治之道》,见 2017年 7 月 1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于"中道”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中道”是中国古代的良法善治之道 ,它贯穿于礼法、德政、乡治、刑罚等几个方面 中 ,是传统中华法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