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西省八校部编版高二下学期5月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zip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11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江西省八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
语文试義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冋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夏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 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学体裁。回文詩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 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古汉语没有 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 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 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这样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金没有艺术价值。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氏国 时期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1934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角成幸,钩心斗角, 不得以小道而轻之。”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栄先生曾经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 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庫中的一枝奇葩。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我国晋代就已经形成,而兴盛于宋代。它有着“反角成章”之特点,其种 类有很多,如“通体回文"“就切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 “环复回文” “图形回文”等。其 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的《题金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
题金山寺
槛当泉眼石波淸。
碧峰千点数鸿轻。
晓天江树绿迢迢。
倾山雪浪暗随潮。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遥望四辺云接水,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
苏轼被贬出北宋京城开封去杭州的路上,游览了镇江金山寺,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诗歌正读时,“江中的潮水一直奔向雪山之巅,远处的渔夫在明月下垂钓,只见远处的山上有无数 的飞鸟,轻及地飞翔着”,这是《题金山寺》沿着吟诵的时间所呈现的场景,描写了金山寺从午夜到清 晨的景色,体现了黑暗过去后生命自由飞翔的无尽活力,以及由静到动的过程。
诗歌倒读时,“鸟儿都飞走了,只剩下茫茫江波一直连着水边,普照万物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只 留下明月在靜夜中独自佼洁",这是《题金山寺》呈现的真实场景,展现了金山寺从白天到黑夜的景色, 体现了生机渐去、万物归静的过程。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正读倒读意境不同,可看作两首诗。如果正读是月夜景色到 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順读倒读都极为
语文试题第丨页(共X页)
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由此可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往复,连绵未尽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