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单元 群文阅读练习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1页44 KB

手机浏览
1/21

手机浏览
下载此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三单元 群文阅读练习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单元群文阅读
科技强身,人文强心
文本一
(2021山东威海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讲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自然科学好像比较容易量化。但是,如果没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因为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产品,需要社会的动力、机制和资源的配置。一种产品能不能生产,在什么地方生产,以多大规模生产,生产的动机和动力是什么,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任何技术都不可能转化为产品。做一张桌子,要用到物理的、化学的、数学的知识,但是,这张桌子做成什么款式、什么风格能反映出美学观点、审美情趣、文化传统,这就体现了人文精神,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而不是自然科学技术本身的问题。中国要解决环境问题,光有自然科学知识不行,还要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光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没有自然科学知识同样解决不了。任何一种实际问题都是由多个学科综合起来解决的。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产品,是一步一步投入人文社会科学怀抱的过程。
人文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技术起到导向和支撑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判断,自然科学技术不一定是第一生产力,它完全可能是第一破坏力,完全可能祸害人类。比如核技术、克隆技术,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没有正确的人文科学理论和价值导向来引导,科学家完全可能变成疯子,完全可能祸害人类。正如爱因斯坦讲过的那样:“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范围之外。”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我国人文
社会科学受到挤压》)
  材料二:
在人文科学中重要的是正确处理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当然也存在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因为自然科学既具有人文价值又具有社会价值。但就自然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而言,价值是中立的,价值观属于科学研究的主体。自然科学学者的理想与信仰、爱国主义感情和对科学成果及效用的人文关怀,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无直接关联。二战期间为德国纳粹服务的科学家,同样可以有新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而在人文科学中,科学性与价值性是同一的。在人文科学中,如果抽象掉价值性,只追求人文知识的客观性,就会把人文科学变成毫无意义和价值的死的知识的仓库。
人文科学的价值性问题,包括相互联系但又不同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文学者的价值观念问题,他们持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个人的理想、信仰和抱负问题;另一个是人文学者的精神产品作为人文文化所蕴含的价值问题。前者是主观的,它属于人文学者自身,可以说是人品;后者是客观的,是文化作为对象化的精神产品所蕴含的,可以说是文品。这两者当然不可分,但并不绝对符合。虽然一个人文学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品必然影响他的作品,但不能简单化为坏书是坏人写的,好书是好人写的,即所谓“好人”写“好书”,“坏人”写“坏书”。这是过分简单化的说法。因为人文科学作为科学的一种类型,它的内容并不是作者价值观念的简单移植,而是取决于多方面的条件,要求作者对本科学的内容有着扎实的基础,要进行艰苦的深入的科学研究。人品与作品之间存在矛盾,在中外文化史和艺术史上并不罕见。
我们追求的人文科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和谐,最重要的是作品自身的科学性与它的价值性之间的统一。这种统一不同于作者的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它是作品以自身的具有真理性的内容
,创造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价值世界和意义世界。这极其鲜明地表明了人文科学的特点,因为人文科学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人文环境,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状况,对于他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具有浓郁人文气氛的社会,虽不能保证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人文素质,但可以说这种人文环境为人的品性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客观文化环境。就一个民族而言,最能铸就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和国民性的主要是人文文化。它的优秀成果的不断积累和沉淀,形成一个民族的优良品格,而它的糟粕的累积往往沉积为民族的劣根性。中华民族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就与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不可分的。所以,人文科学的作用不同于自然科学与技术,它的价值不在于直接提高物质生产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在于提高人的人文素质,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素质,使人越来越摆脱由之起源的动物界,更加社会化、人性化,从而推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的进步。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人文科学的这种价值并不是根源于人心与不变的天道,而是根源于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对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性的把握。人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也是通过在实践中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返回主体,不断认识人类自身和精神活动的本质的。
(摘编自陈先达《寻求科学与价值之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