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语文第三单元论说古文学业水平检测题(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3.zip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1页8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
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中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被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中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第第一名被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被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被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
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鸿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鸿词,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前后不下百十种。这些被称为制科。唐代博学鸿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鸿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科举取士代替。
B.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明法、明字、明算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目。
C.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
D.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
解析: B.“先后成为取士科目”中“先后”二字于文无据。C.进士一科“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错误。隋代无介绍,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才“最为社会所重”,宋至宋神宗时才独留进士科。D.隋代无介绍,宋代除经义外常考的还有论策。
答案: A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被称为“举人”,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
B.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士及第者甚众。
C.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被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秀才”“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
D.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鸿词”和“拔萃”而被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吏部的考选中失利。
解析: 韩愈《送孟秀才序》中所称的“进士”,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而非进士及第者。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
B.博学鸿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选人科目,宋代时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宋制举也在演变。
C.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
D.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
解析: “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于文无据;“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错,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时间、内容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
答案: 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