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乐意 静穆 草绿天涯
B.林稍 倾听 鸟安于巢
C.绿藤 幽谷 安于客枕
D.祈祷 烦热 睒着眼睛
解析:选B。B项中“林稍”应为“林梢”。
2.下列名句与作者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C.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清平乐》)
D.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
解析:选C。C项中的作者应为“李煜”。
3.下列对有关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卞之琳的《雨同我》与他的《断章》一样,来自对生活的启迪和对哲学思辨的终极关怀。
B.诗人在《雨同我》中所说的“雨”既是自然界的雨,也是人世的风雨——无尽的磨难与困顿。
C.陈敬容的《雨后》把我们带入了一种宁静、透明而又富有启示性的意境,这是一首质朴而又新颖的格律诗。
D.《雨后》中“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诉”写出大地的灵性,写出一种人与自然互看、互听的亲密和默契。
解析:选C。C项中“格律诗”不对,这首诗是现代诗歌。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6题。
雨同我
卞之琳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4.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诗人先由两地的友人分别对“雨”的埋怨写起;第三句“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表明了诗人乐意为朋友分忧。
B.第一节中,诗人不仅表明乐意为两地的友人分忧,还为第三处的友人着想:“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C.诗人牵念的不止是三处的友人,所以,在第二节一开始,诗人就喟然长叹“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D.在诗的结尾,诗人忽发奇想:把一只玻璃杯放在天井里,明天好知道普天下的雨落了几寸。诗人在这里所说的“雨”不是指自然界落的雨,而是指人世的风雨——不尽的磨难与困顿。
解析:选D。D项结尾句中的“雨”,既是自然界中落的雨,也可作人世的风雨看。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题名《雨同我》,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世人以及万物的关心。
B.这首诗共两节,每节一韵,诗段、诗行、节拍、韵脚,都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很好地体现了新诗的特点。
C.这首诗在艺术上使用了推衍的方法。它先由某一点说起(比如从两地友人对“雨”的埋怨说起),然后逐渐扩展,使要表达的意思不断推进。
D.这首诗细腻地传达了一种耐人寻味的情思,由对友人的关心推及到对普天下劳苦大众的关心,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怀。
解析:选D。D项没有“对普天下劳苦大众的关心”。
6.这首诗歌中的“雨”主要象征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的“雨”,自然象征着人间各种苦难和不适。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