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17 西地平线上
——世间有大美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惊骇(hài) 诳语(kuánɡ) 垭口(yā) 安谧(mì)
B.攫来(jué) 模糊(mó) 倚托(yǐ) 颤抖(zhàn)
C.暮霭(ǎi) 混沌(dùn) 空旷(kuànɡ) 酝酿(niànɡ)
D.吞没(tūn) 魁梧(kuí) 扫帚(sào) 贪婪(lán)
2.下列句子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
B.一轮血红的落日象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C.四周瘴气雾霭弥曼,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
D.在那眩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
3.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悬挂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比喻、比较、比拟)
B.它继续依恋地慈爱地注视着人间,好像不愿离去,或者说不愿离去正在注视它的我们。(比拟、比喻)
C.我只看到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象令我惊骇。(排比)
D.太阳已经落下去很久了,还将最后的一抹光辉像扫帚一样扫向就近的云彩。(比喻)
5.在下文中甲、乙两处各填入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作为纪实文学之一的传记文学,也要考虑到“文”与“实”二者的有机联系。甲 ,而靠浮辞丽藻挥洒文篇,只能写出苍白无力的东西;缺乏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乙 ,也不会葆有长久的感染力。
甲 ①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的缺乏
②缺乏真实丰富的事实材料
乙 ①而仅罗列人物生平事迹
②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罗列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①
C.甲①乙① D.甲②乙②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那次实际上并没有看到落日,它隐到云背后去了。我只看到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这种景象令我惊骇。但是,我明白,这一切的制造者仍是落日,是落日在云的背后挥舞着魔杖。
西天的那吞没一切的大片火烧云,是太阳坠入云层以后,突然出现的。我们汽车的方向是正西,因此,我们感到自己正向那一片红光走去。
那辽远的西地平线上,那片火烧云映照的地方,被历史学家称为欧亚大平原,被地理学家称为小亚细亚。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曾经在东北亚草原上游荡过许多年的匈奴民族,就是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循着西地平线远去的;还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跃起他魁梧高大的身躯,率领铁骑,兵分两路,一路打通伊犁河谷,一路翻越阿尔泰山最高峰——友谊峰,西征花剌子模,直到欧洲。
我多么的卑微呀!我多么的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展示给我。
火烧云持久地停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