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方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迁徙(xǐ) 奋蹄(tí) 撼动(hàn) 召唤(zhào)
B.按捺(nài) 憔悴(cuì) 闪烁(shuò) 颠簸(bò)
C.流露(lù) 抛锚(máo) 崔颢(hào) 凑足(còu)
D.焦躁(zào) 温馨(xīn) 抹去(mǒ) 旷野(kuànɡ)
【解析】选B。“捺”应读nà,“簸”应读bǒ。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篇幅 游艇 掂念 拥挤不堪
B.简陋 克制 惶惑 蔗风避雨
C.诱惑 劳顿 呐喊 漫无尽头
D.苍茫 光荫 宏大 不知疲倦
【解析】选C。A项,“掂”应为“惦”;B项,“蔗”应为“遮”;D项,“荫”应为“阴”。
3.(2014·潍坊高一检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斯诺登从香港飞走了,飞往俄罗斯,而俄罗斯却说,他没飞来呀。俄罗斯“忽悠”美国渐入佳境,斯诺登远走高飞难找寻。
B.春节前夕,李克强总理特地看望特困地区的特困群众,他特别强调“不能让任何人无家可归”,这是对民生的关切,也是对民众的关怀。
C.“写作没有情感成分,学生也就不善于发现,在他们眼里,写作成了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在陆云看来,情感的融入是写作欲望的关键所在。
D.亭台水榭的江南园林,暮色四合,随着杜丽娘从园中款款而出,箫声暗中响起,
如痴如醉,婉转凄凉,古琴随后应和,此起彼伏。
【解析】选D。“如痴如醉”形容人神态失常,不能自制。而此处的语境是形容箫声婉转凄凉,应该用“如泣如诉”。
(2014·温州高一检测)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故乡的沉沦
于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经风雨暴晒才有的酱色。我心中涌起莫名的风雨飘絮的黍离之情,只觉得无边的乡村在沉沦,或者说在一点点坍塌。
乡土的中国,故乡的中国,真的转换这么快?一夜之间,土地里不再种出庄稼,而是种出了成片的高楼。“农民上楼”,就如镰刀割下了谷子,这不是一次收割的事件,而是一个精神的事件。有人说这世界消失的方式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谷穗碰到镰刀是呜咽,大树遭遇斧头是呜咽,而故乡田园风光的消逝更是呜咽。
有一个成语叫背井离乡,“背”是背离,这是孩子都能理解的。但我宁愿理解“背”为背负,一个背负着故乡井水的人是有底气的,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故乡井水的滋润,有故乡做依靠。记得,在一次文人雅集的酒桌上,友人问我,你的眼睛为何这样亮?我说那是故乡的水井!又问,你的头上隐隐像有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呢?也许,是我醉酒的缘故,我回答:那是故乡的屋檐。友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应答,他有点黯然,然后醉了。他说,我没有故乡的屋檐。然后就伏在桌子上呜呜大哭起来。
故乡是一个人的血地。台湾把故乡叫作原乡,作家钟理和说:“原乡人的血,只有回到原乡,他的血才能停止沸腾。
”真是透到了骨髓,彻骨彻肤。
故乡是一种容器,故乡是收藏我们童年哭声的地方,一石一础,一草一叶,井栏树冠,那都是我们的见证,那里勾留了我们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我们读书的影子,还有那塞满草的窗子。当我们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常仰着脖颈望着星空,像是背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