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书 P65~P67]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孤寂/寄存 难堪/精湛 磨坊/摩肩而过
B.烹调/亨通 褥子/溽暑 汤匙/大不韪
C.洗涤/涤荡 筵席/蜿蜒 蜉蝣/铀沥青矿
D.惊愕/腭裂 棺木/绾发 骈句/胼手胝足
解析:选C。A项,jì,kān/zhàn,mò/mó;B项,pēnɡ/hēnɡ,rù,chí/wěi;C项,dí,yán,yóu;D项,è,ɡuān/wǎn,pi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我们深邃的民间里,几乎每一分钟都有些许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崩坏和消逝,抢救与保护它们,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
B.近日,在报纸上看到,有中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秋天了,人们在地里忙着采油菜花。”我们的年轻人对大自然无知,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C.与丰富的文物遗迹相比,京杭大运河沿线已经完成了数量可观的重建、复建或者仿古的商业性项目,希望依托运河遗产招商引资的项目更多,破坏性建设屡见不鲜。
D.城市全景实景地图的功能十分神奇。你可以通过移动鼠标实现360度的旋转,任意选择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设身处地做一番虚拟游览。
解析:选D。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不合语境,应为“身临其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解析:选A。A.高屋建瓴:在高屋脊上倾倒瓶里的水。比喻居高临下,形势不可阻挡。多指气势、气概。故用在此处恰当。B.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繁琐多余的手续。只能用于形容礼节、手续而不能用于文章。C.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争先恐后地跑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着赶去。多指奔走权门。贬义词。D.不绝如缕:断又没断,像只有一根细线联系着。原比喻形势极其危急。也比喻声音等细微,但未中断。此处说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间断,可改为“不绝于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解析:选B。A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句缺主语,应在“给予”前加“中国观众”。C项,结构混乱(也可归入成分残缺),“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句为“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