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书 P47~P50]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伶界/西泠 张謇/张骞 调侃/侃侃而谈
B.灰黯/喑哑 奔流/奔头 苏轼/拭目以待
C.沦陷/伦理 不屑/琐屑 阿谀/自娱自乐
D.蓄须/牲畜 锥心/脊椎 希冀/小心翼翼
解析:选C。A项,línɡ,jiǎn/qiān,kǎn;B项,àn/yīn,bēn/bèn,shì;C项,lún,xiè,yú;D项,xù/chù,zhuī,jì/y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如此良好的社会关系,客观上不仅使他大大提高了自身文化素养,更使身处乱世的他少了纷扰多了清净而能专注于艺术。
B.耳衅呼呼的风声,在他听来似乎是那听惯了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C.于是,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偷唱,而将此作为练嗓以防止嗓子退化;他也不再将打羽毛球作为消闲的方式,而是将此作为锻炼身体以防止身体发胖的手段。
D.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他请私人医生为他注射伤寒疫苗,致使连日高烧不退,为此差点丢掉了性命,终于击碎了日伪的忘想。
解析:选C。A项,“净”应为“静”;B项,“衅”应为“畔”;D项,“忘”应为“妄”。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2009年“南审杯”辩论赛中,正方立论扎实,准备充分,配合默契,使得反方百口莫辩,毫无招架之力。
B.面对他人的困难与无助,我们理应伸出援助的双手,雪中送炭,而不是冷眼旁观,洞若观火。
C.单位老张以认真、严谨著称,做工作非常细致,几乎可以做到毫发不爽,什么事交给他都放心。
D.在影片《2012》中,地震、冰雹、狂风接踵而至,火山穿云裂石,这些灾难带给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震撼。
解析:选C。A项,百口莫辩: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清。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B项,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此处应改为“隔岸观火”。C项,毫发不爽:形容几乎没有差错。毫发,指很小的数量。D项,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采取阳光公示的方法、防止人们所议论的可能出现的“潜规则”、“权力寻租”等不正之风的侵袭。
B.湖北出现大学生舍己救人时私家船主却趁火打劫、“挟尸要价”的现象绝非不是偶然,它是我们盲目追求法治社会,过度依赖法律的强制力所带来的必然恶果。
C.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利用访美机会明白告诫美国,中国反对以认识分歧为借口,拿宗教和***去支持或变相支持“***”等分裂势力。
D.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致使一些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借口办特色班为名,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解析:选A。B项,多重否定不当。C项,缺少成分,“***”后加“为幌子”。D项,结构混乱,
“借口……”与“以……为名”两种句式杂糅,应保留其中的一种。
二、文段阅读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7题。
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梅兰芳住的靠近日本驻港领事馆的公寓成了他的不少朋友避难的好地方,但那儿也并不是绝对的安全。有一天早上醒来,他们居然在女佣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枚穿墙而入的炮弹,幸好在这之前梅兰芳安排所有人都住在有三道墙相隔而可以防弹的房间,女佣才避免遭难。
梅兰芳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