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语文 第二专题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zip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苏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16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师说 落实应用训练 苏教版必修1
(时间:40分钟 分值:65分)
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之     传:chuá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yū,阿谀,奉承
解析:A项,传,zhuàn,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B项,贻,yí;D项,谀,yú。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中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中前一个“则”是连词,表转折;后一个“则”是连词,表承接。C项中前一个“于”是介词,向;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解析:A项,“受”同“授”;B项,“不”同“否”;C项,“生”同“性”。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解析:“学者”古义为“求学之人”,“传道”古义为“传授道理”,“众人”古义为“一般人”,“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古文”古义为“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子不齿
A.小学而大遗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吾从而师之
D.位卑则足羞
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C
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圣人无常师
解析:A项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同为判断句。B项,宾语前置句(不知句读,不解惑);C项,被动句(不于时拘);D项,一般陈述句。
答案:A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从师的重要性,论述了为什么要从师和以什么人为师的道理。
B.第2段作者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接着就用三组比喻来论证。
C.作者在第3段中拿孔子的言行作为例子,主要在于说明不一定自己不如别人才向别人学****鼓励人们应该虚心好学。
D.总起来看,《师说》着重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
解析:B项,“三组比喻”应为 “三组对比”。
答案:B
8.把下列句子翻译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