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段太尉逸事状
1.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2.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夏初雨后寻愚溪》
3.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不嗛(qiè) 邠(Bīn)州 釜鬲(lì)
瓮盎(ànɡ) 姁(xǔ)姁 覆校(jiào)
老躄(bì) 恣(zì)卒 戢(jí)士
晡(bū)食击 柝(tuò) 焦令谌(chén)
辞甚巽(xùn) 衣(yì)疮
封识(zhì) 注槊(shuò)上
2.通假字
①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 通“慊”,满足
②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通“槌”,打
③太尉判状,辞甚巽 通“逊”,恭顺
④宗元尝出入岐、周、邠、·间 通“邰”,在今陕西武功西南
3.一词多义
(1)状
(2)辞
(3)固
(4)以
(5)则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晞一营大噪,尽甲 披上铠甲
②裂裳衣疮 用衣服包裹
③舆来庭中 抬
④市谷代偿 买
(2)名词作状语
①北上马岭 向北
②手注善药 亲手
③日群行丐取于市 每天
④即自取水洗去血 亲自
(3)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乃我困汝 使……处于困境险地
②遇不可,必达其志 使……表达出来
(4)形容词作动词
暴且乱 作乱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 使……坏
②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使……败坏
(6)形容词作名词
处贱无以拒也 卑微的地位
5.古今异义
①纵士卒无赖
古义:强横妄为。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②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生人:
古义:百姓。
今义:陌生的人。
公理:
古义:您治理。
今义:毋庸置疑的道理。
③杀害人,如是不止
古义:***,害人。
今义:非法杀死。
④言未毕,晞再拜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⑤卒以货窜名军伍中
古义:钱财和货物。
今义:指货物。
⑥朱泚幸致货币
古义:物品和钱币。
今义:充当一般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⑦折人手足
古义:手和脚。
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⑧一夕,自恨死
古义:羞愧。
今义:怨恨。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段公,仁信大人也。
②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2)状语后置句
①请辞于军。(请[于军]辞)
②公幸教晞以道。(公幸[以道]教晞)
(3)定语后置句
邠人偷嗜暴恶者。([偷嗜暴恶]邠人,“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4)宾语前置句
①欲谁归罪?(欲归罪谁?)
②汝将何以视天地。(汝将以何视天地)
(5)被动句
公见人被暴害。
(6)省略句
①(太尉)至则曰。
②且大乱,(汝)若何?
③植(于)市门外。
④愿奉军以从(之)。
⑤寓军(于)邠州。
7.成语积累
(1)戴头而来:戴,头顶着。戴着脑袋前来。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
(2)无寇暴死: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
8.名句积累
(1)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2)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桐叶封弟辩》”
2.写作背景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节度使朱泚作乱称帝。当时段秀实在朝廷
,怒斥朱泚为狂贼,并以朝笏击朱泚的面额,被朱泚杀害,追赠太尉。到了贞元、元和年间,柳宗元有感于“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于是元和九年(814年)在永州贬所写了此文,来辩驳人们对段太尉的曲解,同时送给当时任史馆修撰的友人韩愈,以供修史时参考。
3.相关知识
状
“状”,又称“行状”,一种文体,古代人死后,在写“墓志铭”或“传”之前,先写一篇总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材料,以供给编写死者传记或墓志铭时参考。“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只记录逸事。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
一、结构图解
二、内容研读
1.本文作者是怎样采用对比映衬的手法来描写段太尉这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 第一件事:邠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白孝德明哲保身、胆小怕事,这与段秀实主动请职、勇于任事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段太尉的刚正沉勇、见义勇为的品格。
第二件事:用焦令谌恣意盘剥百姓反衬段太尉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