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两篇文章。《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自己的侄子韩老成写的祭文;《祭欧阳文忠公文》是王安石为欧阳修写的祭文,表达了崇敬与怀念之情。
《祭十二郎文》一改过去祭文一般是颂扬死者功业德行、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的惯例,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制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学****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与侄子的骨肉亲情以及自身宦海沉浮之苦、人生无常之感,了解文章不拘常格的写法。《祭欧阳文忠公文》对欧阳修的文章学术和人格修养予以高度礼赞,是一篇低回婉转、情深意挚、哀思绵绵的抒情文。学****本文,重点是理解文章欲扬先抑、曲折传达的思念追慕之情,品味文章用词精当、善于比喻、讲究排偶、辞采纷呈、气韵充沛的语言。
第1课 祭十二郎文
1.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明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祭十二郎文》
2.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临江仙》
3.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水调歌头》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5.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别严士元》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闻汝丧(sànɡ)之七日 衔(xián)哀致诚
时羞之奠(diàn) 省(xǐnɡ)吾
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
从嫂丧(sānɡ)来葬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ɡ) 汴(biàn)州
佐戎(rónɡ)徐州 遽(jù)去吾
万乘(shènɡ)之公相 辍(chuò)汝而就
无涯之戚(qī) 斗斛(hú)之禄
夭其嗣(sì) 殒(yǔn)其生
窆(biǎn)不临其穴 比(bì)得软脚病
2.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同“馐”,美食
②皆不幸早世 通“逝”,去世
③止一岁 通“只”,只有
④敛不凭其棺 同“殓”,给死者穿衣入棺
3.一词多义
(1)省
(2)幸
(3)世
(4)就
(5)知
(6)终
(7)致
(8)诚
(9)孤
4.古今异义
①当不复记忆
古义:记得,作动词。
今义:指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作名词。
②明年丞相薨
古义:第二年。
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③将成家而致汝
古义:安家。
今义:结婚,组成家庭。
④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今义: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⑤而齿牙动摇
古义:牙齿松动。
今义:指不稳固,不坚定。
⑥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古义:神志,精神。
今义: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⑦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义: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5.词类活用
①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名词作动词,继承……的家业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早死
6.文言句式
宾语前置句
①惟兄嫂是依(助词“是”将宾语“兄嫂”提前)
②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即“其又尤何”)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原毁》”
2.写作背景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3.相关知识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行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一、结构图解
二、内容研读
1.作者在课文中从哪些角度或侧面描述了叔侄间的交往与相处情状?
[明确]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极力铺叙了叔侄之间的相处与交往,字里行间洋溢着哀痛、遗憾、后悔、愧疚之情。作者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叙写:(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这里作者从自己的身世写起,然后交代了十二郎的年龄等有关情况,“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后来“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作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现实状况:他与十二郎年龄相若或是稍长一些而已,且从小在一起生活,相处甚洽,并且是韩氏家族中仅存的两个男子,“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叔侄二人之间的情感之深笃,不论从家族的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都是情理之中。孤苦零丁,相濡以沫,以维系韩氏一门的延续与发展,责任何其重,其情何其悲,其状又是何其哀!(2)详写韩愈与十二郎之间成年后的三次相聚与别离,其中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