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丞传后叙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三篇文章。《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补叙英雄事迹的散文名作;《〈伶官传〉序》阐述了国家盛衰在于人事的道理;《战国策目录序》颂扬了先王之道,批判了谋诈之术。
1.《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在读了李翰作的《张巡传》之后所写的一篇文章。作者为了说明事实真相,歌颂英雄,弘扬英雄精神,颂扬正气,批驳流言蜚语,反对藩镇作乱,写了这篇补叙英雄事迹的散文名作。学****本文,重点了解张巡等忠义之士的高尚气节,学****将叙述、议论、抒情熔于一炉的表达方法。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是以庄宗宠幸伶人,身死国灭的历史事实为教训,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学****本文,重点是理解国家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学****文章对比式列举史实和对比式分析的说理方法。3.《战国策目录序》则是由曾巩写的序文,通过批评刘向在《战国策书录》中的观点,颂扬了先王之道,批判了谋诈之术。论辩入理,气势磅礴,极为时人所推崇。学****本文,重点是理解作者力倡“仁政”“礼治”,反对谋诈之行的儒家思想,学****文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第1课 张中丞传后叙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政,如是而已。
——《师说》
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
4.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5.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听颖师弹琴》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阙(quē) 睢(Suī)阳 愧(kuì)耻 饿羸(léi)
霁(jì)云 须髯(rán) 帙(zhì) 蚍(pí)蜉(fú)
2.通假字
①然尚恨有阙者 阙,通“缺”,空缺、缺少
②远虽材若不及巡者 材,通“才”,才能
③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藏,同“脏”,内脏
④此矢所以志也 志,同“识”,作标记
⑤嵩常在围中 常,同“尝”,曾经
⑥沮遏其势 沮,通“阻”,阻止
3.一词多义
(1)及
(2)就
(3)见
(4)引
(5)而
4.词类活用
①翰以文章自名 名词作动词,标榜
②屡道于两府间 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 使动用法,使……投降
5.古今异义
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古义:始末,事迹详情。
今义:起头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
②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古义:成,成就;功,功业。
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事情令人满意。
③不能通知二父志
古义:深知,深入了解。
今义:通知事项的文书或口信。
④其讲之精矣
古义:谋划。
今义:说;说明;论述。
⑤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
古义:在某处任职。
今义:投身到;处理。
⑥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
古义:处处,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通常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出现或发生。
⑦皆感激为云泣下
古义:感动、激励。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6.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句首省略主语“贺兰进明”)
②船上人犹指以相语(“指”后省略宾语“之”)
(2)判断句
①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者,……耳”表判断)
②必以其言为信(“以……为”表判断)
③此矢所以志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④死,命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⑤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者,……也”表判断)
(3)被动句
①城陷而虏(虏,被俘)
②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被……)
(4)状语后置句
①其亦不达于理矣
②而责二公以死守
(5)宾语前置句
何为久读此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原毁》”
2.写作背景
唐隶宗至德二年(757),安庆绪(安禄山之子)部将尹子奇率领12万大军攻睢阳,张巡、许远率兵七千人坚守数月,终因粮尽兵绝,睢阳陷落,张巡及部将五十余人牺牲,许远被叛军掳至洛阳,不屈而死。睢阳保卫战遏制了叛军的攻势,捍卫了江淮地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为唐军积蓄力量、准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因而张巡、许远等人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传颂。但当时一些坐观睢阳陷落而不增援的武官,为自己的可耻行为辩解,同某些嫉妒张、许功绩的文人一起,散布流言,对张、许等抗敌英雄进行诋毁。张巡的友人李翰于是写了《张巡传》,批驳流言蜚语,弘扬英雄精神。韩愈感愤于此,遂于元和二年(807)继李翰撰《张巡传》之后,写了这篇后叙,又为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慷慨悲壮的颂歌。
3.相关知识
(1)文体知识
①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