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阅卷报告
语文阅卷分析报告
第4题阅卷报告
一、原题呈现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二、参考答案
①先简要介绍数字人文,指出其两个维度趋向,②然后分析“人文之维”的两个特点 ③一是基于可视化文本展开意义阐释,会丰富人文研究的层次和内涵;二是要进行对比、参照,展开反思性分析④最后预测数字人文的发展,指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4分,每点I分)
三、评分标准
1.按答案标准,按得分点赋分,得分扣分有据。
2.第②③条在阅卷时拆分成了3点,即概括出“人文之维”的两个特点”1分,“其一”“其二”各占1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得2分,这两条最高不超过2分。
3.不分条或没有“首先”“然后”“最后”等表明脉络层次的词语,答案层次不清。
4.书写潦草,勾画严重,酌情扣1分。
四、答题情况概述
答案第②③几乎没有学生答得出来,所以阅卷时适当放低了要求,对于那些没有严格按照文章脉络来答,而是概括了两段内容,概括较好的也算对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学生在理解文本方面的欠缺,老师们在讲解时应注重领引学生分析脉络层次。
五、典型错误
1.没有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能力差,不能把握段落的主要信息。
2.审题失误,没有题型意识。将梳理脉络和分析论证结构、分析论证特点等题目混为一谈。
3.文体意识淡薄,堆砌术语。运用了文学类文本里的一些术语,如“铺垫”“卒章显志”等。
第5题阅卷报告
一、相关概念
数字人文,有时也被称为人文计算,它是针对计算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进行学****研究、发明以及创新的一门学科。
究其本质来说,它是方法论;究其研究范围来说,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了对电子信息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和表达。它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媒体来影响这些人文学科,以及这些人文学科对我们的计算方面的知识能有何贡献。典型的数字人文学术部门包括技术人员以及在数字媒体方面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学者。这些部门往往是大量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合作研究项目。
二、试题分析
试题:面对数字人文的现状,人文研究学者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6分)
本小题应抓住“数字人文现状”角度,结合两则材料的思路作答。
材料一出现第4段第一句出现“目前”“初级阶段”“主要问题”等关键词语。而最后一句“其实,我们对待数字人文的最好态度”提示,答案就在最后一句中。
材料二第1段出现“数字人文面临的挑战”、第3段第1句“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还提出了更为本质的问题”等关键语句。而材料二第2、3、4段尾则是对现在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三、出现问题
1.角度未抓准失分。
2.思路未理清失分。
四、优秀答案
五、教学建议
1.学会精准审题。题目中的角度、角色都是审题要点,需要结合起来看。
2.迅速读懂文本。注重材料整体脉络和段落局部脉络的梳理,真正读懂文章。
3.减少罗列答案。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无法逐条挑选答案,唯有条理、简洁、精准作答方能得分。
第8题阅卷报告(市区阅卷组)
评分标准:
1.举例,各占1分;说明分析,各占1分。
2.举例与“用词别致"、“语言典雅”不符的,不得分。
较好的答卷:
主要问题:
1.字迹了草。
2.不分条作答。
3.不针对问题作答,只说套话。
4.不点明“用词别致"、“语言典雅"字眼,显得混乱。
建议:
1.加强审题及读题能力,根据问题本身,结合文本,如实作答;不要凭惯性思维,抛开问题自说自话。
2.训练学生依据试题分值而分条作答的能力,在落笔作答前做到对答题卷面的布局了然于胸。
3.建议将“用词别致”“语言典雅"等字眼放到句首。
第9题阅卷报告
【原题呈现】文章是如何借“酒”来表现古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命题意图】本题从文章的内容设计和整体框架设计角度,考查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和理解,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本题高质量地对标了2020年山东新高考试题8题。
【解题思路】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筛选出“酒”和“古镇”关联的关键信息,根据题干的提问方式整合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①文章通过写酿酒的缘由,描绘了古镇偏僻幽美的山水和寂寞宁静的生活状态。
②通过写酿酒条件和技法的独特,展现出古镇特殊的风土人情(或地理自然环境)。
③借饮酒思源,回顾古镇悠久深邃的历史。
④借品尝老酒,展现古镇厚重的文化内蕴。
【评分细则】答案一定要围绕“酒”与“古镇”组织,条件特征要对应。
第一条,酿酒的缘由1分——古镇偏僻幽美或寂寞宁静的生活状态(人文环境)1分
第二条,酿酒条件和技法的独特(或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1分,展现出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