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联考语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数字社会中,'‘算法''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已经成为必然选择。以算法推荐、算法分析、算法 决策等方式无缝接入社会生活、深度参与资源配置、拓展调整社会格局,已成为数字社会运行的 底层逻辑e
“算員推荐”成为社会信息传播新范式。“算法”是互联网信息分发的重要工具,精准对位的 信息推荐,改变了以往粗放型的信息分发模式,适配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户的主体性得到 充分发挥.增强了客户黏性,提高了社会信息的流动效率。但是,将“算法”作为信息推荐的模式 会过滤掉多元信息,用户将被困于信息茧房中。
“算法分析”改变民众认知与生活逻辑。商家可以根据以往市场销售、用户分布、用户兴趣 点等对未来销售作出预判,进而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市场推广,在未来,用户对于商家来说是可 被认知的。算法系统强大而高效,它通过不断纳入和完善影响因素来提高算法的准确性,用户 慢慢接受并开始享受这种“定制化''生活方式,同时却产生了“大数据杀熟"“困在算法里的外卖 骑手”等算法偏见问题。
“算法决策”支撑政府社会治理的向度。算法与大数据被赋予提高治理的透明性、公平性、有效 性等使命,算法决策能辅助政府提升治理的精度与效率。政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运用算法高效 率排查四类人员,用看得见的数据迅速控制疫情。然而,在政府依托算法进行治理的同时,算法对于 个人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同时,算法鸿沟也会拉大社会距离。
我们正处在一个“算法无处不在的社会",算法在给我们带来各种福利的同时,相伴而生了 信息茧房、算法偏见、算法鸿沟等一系列问题,这是技术风险,同时也是治理风险,需要全社会多 元力量共同参与进行治理探索。主流价值导向“引导"算法。增强主流价值导向在算法推荐中 的优先权,增强主流价值内容在信息分发中的比重,用内容的创新性、多样,性对冲用户个性导致 的单一性,为用户提供多元的信息环境。主流媒体、传统媒体可充分发挥自身优质内容的生产 能力,借助算法推荐的模式和机制,进行主流价值导向的精准化、个性化、趣味化传播。
法制规范化解算法风险。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互联网信息安全和信息服务法律规范体系.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互联网内容生产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国务院反垄断委 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进行科学有效地针时性 监管,但相较于算法技术的快速发展,算法的法律规制和制度规范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其中关 键是要明确法律规制的客体和本体。其一,明确将算法使用者、运营者作为规制的客体。算法 本身是一种自动学****自动决策的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算法享有“技术中立”的地位,算法的使 用者、运营者赋予算法一定的使命从而使其产生效用,因此法律规制的前提是要将算法使用者、 运营者置于规制的客体位置,法律规则的设置要围绕着算法的使用者、运营者展开。其二,明确 将算法技术性权力的运用作为规制的本体。数据是算法的••根”和“源'',算法是通过对数据的利 用而形成的规则和权力。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个人数据权利的主张,厘清数据的权利边界,制 止算法技术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