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12月试题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4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12月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诊断测试
冋二丁口 又 2020.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美育,即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也因为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成为区 别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美育范畴认识的科学性和定位的准确性, 不仅是美育研究和美育工作开展的逻辑起点,更关涉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美育目标、体系建 设等美育实施环节的依据和宗旨■
蔡元培提出:“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购养。这种 陶养就在于美育。”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 把握客观世界的关的能力,进而形塑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审美是人类感性认识的丰富与升华, 是一种脱离低级趣味的心理活动,当你感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触动,或是生发 出“寄蜉螃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它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你的心灵,浸润着你的人 格。意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心物相通、情景交融创造出来的审美世界,更是人的心灵活泼泼 的一种状态,是从世俗杂务中超脱出来的“思与境偕” “神与境会”’的精神境界。也即是说,审 美能力其实是一种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内在德牲。
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就其本质而言,美育更加强调感通性与情感性。人处 于世界之中,与他人、与万物交相往来,除了需要正确认识客观条件,理性把握对象的属性与特 征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感通能力与同感情怀。它能超越和突破某些语言、文化和历史的隔阂, 或者群体、种族、国别的差异,达到更为普遍的交流理解。中国人常说“将心比心”,有一些东 西并不是眼可见、耳可听,而是需要彼此的心意相通,有时人与物的相感亦如此,如“我见青山 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说的就是这种关感状态。人们日常通过美育陶养心性,保持内心 的活泼,避免麻木不仁,这是人与外界沟通达成理解的关键。
就其方式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具象性与实践性。具象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美的教育通过具 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打动人、浸润人,所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中国自古强调美育,也正因为此。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 这些教化手段是中国古代美育的基本方式。诗三百中多虫鱼鸟兽草木之名,其意象与情趣对于人 感受世界的生机、生意多有兴发之功;礼则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说法,人们依礼行事, 通过仪式化的实践培育人内心的神圣,性与敬畏感;乐则和顺人情,乐教足以调协情志,涵养人心。 中国古代因此十分重视通过诗礼乐的感姓陶育,培育出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而在新时代,我们 具备更加多元化的美育形式和载体,这些也都是我们开展美育的重要手段•
就其目标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和谐性与整体性。在柏拉图看来,美本身需要有整体的协调性。 朱光潜也认为中国古代礼乐教化中,乐的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内心和谐而生活有秩序, 这才是应该追求的境界。美育具体实践中的艺术教育也同样如此,不论是绘画、舞蹈、音乐还是 书法,任何一种形式都强调要素之间的整体和谐,这些形式的美育活动强化了人们的协调性和综 合性素质的锻炼,有助于培养一个综合而整全的人。可见,美育区只是艺术教育,它的目的也远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
不只是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而是以美育人,陶养心性,健全人格。
(摘编自陶楚歌《美何以育人》)
材料二:首先,我们应继续开展对“美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的追问■ “美是什么”这一问 题的追问自柏拉图以来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美的本体的探 索始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互联网技术虽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使受众获得感官 审美享受,从而触发情感“达到美育效果。
但由于技术或传播模式的限制,互联网技术尚且缺乏有血有肉的触感与全身心的浸润的真实 之感,它所提供的,仍然是■一种虚拟模式,而缺少心灵自由的愉悦,即深层审美经验尽管这一 浅层审美经验也可以使人的感官产生快感,但无益于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但这一技术形式的变 化也实实在在带来了新的生活样式与文化样式,这'一新的生活样式与文化样式’将成为互联网美 育的新内容。
其次,我们应建立对“美的标准”的重构探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亦杨认为从国际视野来 看,我国目前的审美或美育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美本身不够简洁,太繁复,装饰性太 强,有点土豪:二是太注重表象,而不注重骨子里的美感。从这两个现实问题来看,美育尤其是 互联网美育最大的症结仍是要重构“美的标准”。李子巣的美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 将美好宁谧的自然风光与勤劳朴实的农耕生活融为一体,将四季幻化的自然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