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湖南省益阳市部编版高三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zip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0页6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姓 名 准考证号
益阳市2017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老思潮大约起源于战国中期。当时北方齐国稷下学宫的影响很大,儒、法、墨、 道等各家都在稷下学宫交流思想,因此,黄老或多或少的吸收了儒,法,墨等各家思想。 黄老并不是一家之学,讲述黄老思想,可以从“黄” “老”二字分析开来说,以“黄” “老”来命名,一方面高远了来历,一方面深远了旨趣。黄帝是中国上古第一帝,代表 着权威,也是外王经世的标志。黄帝的时代取代了炎帝的时代,田齐是黄帝的后人,姜 齐是炎帝的后人,田齐取得了姜齐的政权,似乎隐喻着历史光荣的再现。另外一方面, 黄老主要的思想素材是老子,其原因有二:一是通过近年来各种老子的版本一再出土, 可见老子学说在当时非常流行,同时老子的思想比较方便做外王的转化;二是老子也是 陈国人,地缘上较为亲近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因此,黄老中的“黄”是权威的表示,“老” 则表明借用了道家的素材。
就黄老思想的内容来说,黄老思想结合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也吸收了名家、阴阳 家、墨家、儒家等思想。道法思想的结合,从天道到治道,从治身到治国等各个层面均 有体现,具体的例证从《黄帝四经》《管子》等文本中都可以找到。虽然黄老思想吸收 了法家思想,但是并不是全部接受,存在着拉锯。例如:第一,《淮南子》推崇老庄, 但是也有涉及法、术、势的部分。慎到是道家跨到法家的桥梁,他的思想带有一些道家 的色彩,但是本质上是更接近法家的。第二,《史记》里面记载了老子和韩非、申不害 的渊源,《淮南子》《管子》讲静因,但是不会去讲“知八奸”等等权谋的内容。第三, 商鞅讲法要严刑重罚,而《淮南子》中讲到:“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 法是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来订立的,立法者也要以法来约束自己。就老庄来讲,较为玄 虚,就黄老来讲,比较务实。就黄老和法家来讲,同样讲静因、刑名,但是法家要查奸, 在深入理解人心的同时又有防备,而黄老中只讲人君要虚静地去观察,才能有良好的准 确成效°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廩 .....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 这段话看起来像出自儒家典籍,其实它是《管子》的第一篇《牧民篇》的第一句。《管 子》以此开宗明义,可知其重要性。但是《淮南子》是站在道家的立场来谈道德的,不 是纯粹儒家的那一套。儒家讲民本,讲道德,讲心性,而黄老是齐文化的产物,和儒家 代表的鲁文化很■不同,它要富国强兵,走霸道之路。这就是为什么孟子见齐宣王,两进 两出,最后还是离开了,因为王、霸文化差距太大,一时拉不拢。所以黄老虽然兼有儒 墨,但儒家讲王道,黄老讲霸道,然而在重民、民本这一点上还是相容的。
所以黄老的特质,基本上是道家的。黄老站在道家的立场,吸收各家养分,在把各 家养分呈现出来的同时,却始终保存相当成份的道家本色。
(摘自陈丽桂《黄老思潮的基本纲领》,《中华读书报》2016年01月13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