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一中2011年高三10月阶段考试
出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I卷(选择题,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瞠目/螳臂当车 朔风/塑造 戏谑/琐屑 癖好/臧否人物
B.披露/露骨 桔梗/诘责 觊觎/瑕不掩瑜 着落/不着痕迹
C.胴体/恫吓 荏苒/妊娠 矢志/拭目以待 邋遢/大加挞伐
D.阡陌/纤细 押解/解放 数码/数见不鲜 栈道/打开信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舛误 报不平 中流砥柱
B.赡养 嘻戏 莫须有 推心置腹
C.抉择 风靡 照相机 估名钓誉
D.端倪 孱弱 钓鱼竿 刎颈之交
3.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处事冷静,思维敏捷,”布什在他的个人回忆录《抉择时刻》一书中如此描述我国主席胡***,“真是一位难得的实干家。”
B.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成功进行过五次,今年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简称“六普”)
C.中央电视台通过网络调查、社会问卷等形式进行了三次专项调查,分别是:《专栏节目调查》、《栏目设置专项调查》、《“十七大”电视宣传效果调查》。
D.广州亚运圣火的点燃,让大家期待很久了,大家一直都很想知道这次亚运圣火究竟是如何点燃的?
4.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对城市的“克隆”,它 了对农村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对自然生存的尊重。
②科研部门与生产单位经常________情况,才能及时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③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的________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否则会犯错误。
A.包含 勾通 片段 B.包涵 沟通 片段
C.包涵 勾通 片断 D.包含 沟通 片断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 )
A.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
B.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C.正是这些变通的劳动者,凭借着理想与信念,胼手胝足,夙兴夜寐,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D.从电影院出来,有人说:“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慈禧太后,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提醒,油梨虽然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大家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B.为抗议第58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播放介绍“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的纪录片,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和赵亮决定撤回准备在8月中上旬在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上公映的3部影片。
C.针对胡斌是“替身”的传言,西湖区法院今天虽然向新闻媒体澄清了“被告人胡斌身份确认无疑”,但是众多网民仍留言表示,希望公安机关也能出面“澄清”。
D“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吃饭”这个帖子可能因为太好玩了,很快网友们转至各大网站,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纷纷问“贾君鹏是何许人也”,但没有任何人出来解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诗经
金开诚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到达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