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10-2011年度高三四校第一次联考
语 文 试 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质疑曹操墓,不可缺少科学精神
近来,曹操墓的真伪之辩甚是热闹。在质疑精神盛行的时代,曹操墓已经从一个考古事件,演变为社会公共事件。
笔者不懂考古,因此,对于曹操墓的真伪自然不敢置喙。对于曹操墓的质疑,显然需要专业的知识背景,更需要实际的调查。虽然现在质疑一派中也站着若干专家、学者,更有数不清的网友摇旗呐喊助阵,但是很遗憾的是,质疑派的软肋在于,其中几乎没有人到过现场,对有关的出土物证进行第一手研究,这与傅德志质疑华南虎照片事件多少有些区别。现在曹操墓的质疑者们,往往只是从网上所见的照片和有关历史典籍出发,做出种种逻辑推理,这给人们的感觉似乎还是欠缺力度。
事实上,不得不看到,曹操墓的发现给社会舆论提供了太多质疑的空间与要素。首先,挖掘曹操墓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媒体报道,这个项目是由安阳市长挂帅。这难免让人联想,当地政府是不是有大发古人财的嫌疑?其次,现在中国的学术风气大有问题,有太多的学者、专家丧失学术独立立场,得出种种不靠谱的判断,这也使大众的信任基因产生了变异。
这些恐怕是当地政府以及考古专家们所没有想到的问题,也没有想到此次事件发生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所以,他们要想赢得公众的信任,应该比现在所做的事情更多,需要将涉及曹操墓发掘、论证等过程的信息进一步公开。比如,究竟是哪些专家曾经参与了曹操墓的论证,他们的身份信息需要公开。当然,也可以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重新邀请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曹操墓再做鉴定。尽管当地政府和专家会觉得这样做不太公平,他们会认为此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既定流程操作,没什么可质疑的。但是这个事情已经引发公众强烈的关注,那么其中的真假是非,自然还是需要更中立、客观的机构做出判断。如此,曹操墓的发现,方能经得住学术与历史的检验。
对于质疑派来说,有怀疑精神固然是好事,不过我们也要警惕,怀疑精神可能导致丧失基本的科学立场,演变成为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这并不是说不要怀疑曹操墓,任何人当然都有对此事表示质疑的权利,而是说对曹操墓一切怀疑的前提,必须是严谨的、有根有据的。
不过,这也陷入到了一个悖论之中。众所周知,目前对绝大多数怀疑者来说,要想对曹操墓地现场以及出土文物做第一手的考察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何破解这个怀疑与科学精神的困局,建议有二:一是安阳方面主动配合调查,二是质疑派慎做结论,推动信息公开和第三方专业研究力量的介入。
(于德清《新京报》2010年1月5日)
1.下列有关对曹操墓“质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目下对曹操墓的真伪辨别,已经跨越考古界限,由一个纯粹学术事件演变为公共事件,质疑精神盛行是其大背景。
B.作者认为,对曹操墓的质疑,既需要专业的知识背景,也需要实际的调查,只从照片与历史典籍出发,就做出种种逻辑推理,欠缺力度。
C.“质疑派”虽有专家学者与网友呐喊助阵,但由于缺少对出土物证的第一手研究,故此种做法与傅德志质疑华南虎照片有着本质区别。
D.作者认为,在曹操墓事件中,质疑派难能可贵,其怀疑精神是好事,但也有可能导致其丧失基本的科学立场。
2.下列说法不属于对曹操墓产生“质疑”的理由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挖掘曹操墓因其本身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是由安阳市长挂帅,这就让人对当地政府大发古人财产生联想。
B.文章认为,当下中国学术风气败坏,学者专家丧失学术独立立场,得出种种不靠谱的判断的事例太多,使大众信任基因产生了变异。
C.“质疑”盛行的社会背景使得考古学家们无法面对公众的关注,缺少其赢得公众信任的外部环境。
D.曹操墓发掘备受质疑的原因还在于发掘工作没有做到信息公开,没有将涉及曹操墓发掘、论证等过程的信息或专家身份的相关信息公开。
3.下列说法与原文信息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对曹操墓的质疑,仅作出种种逻辑推理是不够的,应深入现场进行第一手调查作证,同时需要更中立、客观的机构做出判断。
B.作者认为,曹操墓的确定引发如此强烈的质疑为考古学家与地方政府始料不及,而要想解决此问题,就必须做到信息公开。
C.作者认为,只有重新邀请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曹操墓再做鉴定,才能够辨别真伪,消除疑问,而这遭到当地政府与专家的强烈反对。
D.作者在文章中对“质疑派”高度赞赏,认为怀疑精神是真正的科学精神,是弄清曹操墓地的真相的必要前提。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