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2、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乘车的情境是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比如,平时外出会乘坐公交车等。所以对他们来说课本设置乘车的情境并不陌生。但大多数学生对乘车的内在动态变化却并不了解,他们只知道乘车这件事,却不曾对下车,上车这样的动态情境进行过深入思考。这也说明对动作思维占主导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学应该顺应学生已有的经验,创造多层次、可操作性的活动去调动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才能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生活情景,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引导法、情景教学法。
5、教具与学具
教具:课件、小棒。
学具:学具小棒、题卡。
6、教学过程
6.1 《乘车》第一学时
6.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情境教学,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出去游玩?高不高兴?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有几个地方?谁能说一说我们去游玩要怎么走?
生:我们出去游玩,可以乘坐公交车,从学校开始出发,一共走三站就到了。
师:那好,现在老师就当大家的司机,同学们按组站好老师选一组同学来我的乘客,其他组认真观看,看哪组同学能从我们的表演中找到数学信息,讲一个数学故事。好不好,我们看看那组观察的最认真。
老师开着车车上有两名乘客,到了三家店时,老师做开门动作,从前门上车3人,***上车2人,老师做关上门动作,然后停下来。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活动2【讲授】2、分小组讨论
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2分钟后汇报)
让学生能够大胆发现、交流、探讨。
活动3【讲授】3、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从刚才的乘车故事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呢?
生:车上原来有2人,到了三家店时,从前门上车了3人,从***上车了2人。
师:你找到这样多的数学信息,真厉害。
那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
生:车上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提的问题太好了,那么谁能列出算式计算一下,现在车上一共多少人吗?
生:2+3+2=7 (人)
答:现在车上有7人。
师:谁有不同的列法?
生: 2+2+3=7(人)
答:现在车上有7人。
师:这两种列式方法都可以,只是在表达时稍有不同。刚才大家表现的可真不错,接下来老师要继续找同学来表演。
(换一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