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古人计数(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数位的概念,正确读写11-20各数。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与组织操作探究相结合。
教具准备
CAI课件、小棒、尺子、计数器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 复****导入:
1、师:前面我们都认识了那些数?谁能按顺序来说一说?说一说你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生:(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倒数。总结:我们都是一个一个数的。
2、数第一组的人数。
师:和刚才你数的10以内的数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组的人数超过了10。师: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比1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二 探究新知:
(一)、认数、读数。(课件出示P74主题图)
1、“古人计数的故事”
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前,人们还不会今天的计数方法,牧羊人并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管理好羊群。他是这样记录他的羊群数量的: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就在地上摆1个石子···我们来学学古人,用1根小棒代替1只羊,摆一摆,数一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羊。(不能一个个出声数出来,每出现1只羊,只能对应摆1根小棒。)
(1) 牧羊人到底有多少只羊?(用刚学过的数数的知识数一数。如:1根1根数;2根2根数···数到10根。
(2)师:比10多1的数是几?比10多2、比10多3的数是多少?
2、捆一捆,认一认。(引导学生把10根捆成1捆,体会1捆代表1个十,1根代表1个一。)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3、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读数。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拨12~20各数.
三、比一比,谁大?谁小?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怎么比大小?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五、课堂总结:你今天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11、19 、20.
10 读作:十 ;11 读作:十一(10+1=11) ;
19 读作:十九(10+9=19);20 读作:二十(10+10=20)。
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二课时)
课后反思
课题
古人计数(第二课时)
课型
练****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