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练一练
1、“俗语”的“俗”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俗”字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①风俗;②通俗并广泛流行的;③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文中“俗语”的“俗”应选第 种解释。
2、文段中的一句俗语是: 。请你再写一句 。
3、在文中的()内填入适当的标点符号。
4.认真阅读第 3 自然段,文段中所说的“理所当然的事”是指 从“理所当然”这个词我们体会到 。
(二)《聪明的阿明》从前,有个聪明的孩子,叫阿明。
一天()阿明到十里外的舅舅家做客()还没进村()一群调皮的小孩子突然围住他()对他说()阿明哥哥()大家都夸你聪明()今天()我们也考考你()好吗()
“好,你们出题吧!”阿明回答说。
孩子们互相咬了下耳朵。一个孩子说:“我们当中有个姓王的孩子,你能猜出来吗猜不出就不放你进村。”只见“呼啦”一下,孩子们手拉着手,摆开了阵势,眼睛都紧紧盯着阿明,好像怕他逃跑似的。
阿明不慌不忙,看看这个,望望那个。忽然他大声叫道:“姓王的孩子脸红了!”喊声刚停,孩子们一双双眼睛都朝一个孩子的脸上望去。阿明立刻跑上前去,笑嘻嘻地拉着那个孩子的手说:“你姓王,没错吧?”
这时候,姓王的孩子真的脸红了。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呆了,一下还弄不清阿明是怎么知道的......
练一练
1、给第 2 自然段括号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文中的“咬了下耳朵”是什么意思?
————————————
3、找出文中的象声词写下来,再另外写出 3 个。
————————————
4、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不超过 20 个字)
————————————
5、阿明是怎么知道哪个孩子姓王的?用“ ”在文中画出。
(三)《根的讨论》
太阳慢慢地落山了,田地里开始展开一场讨论。农作物们都在讲自己的根呢! “哎呀——我先说。”地瓜先开了口,“玉米大哥总说我侵占它的地盘,其实是因为我的叶子下面长了不定根,所以才到它那儿吸收养料。”
玉米挺着胸(脯 捕)说:“我明白,地瓜弟弟,我的根和你的不同。我有一条主根,还有许多侧根,牢牢地抓住土壤,我才能抬起头望见远山呀。” “我的根可不是起这个作用的。”半天没开腔的萝卜说,“我的根又肥又大,(储藏储存)了许多养料。我的根是人最喜欢的地方。我还有许多须根呢!哎,对了,土豆妹妹的根和我的一样。”
“不对,不对!”土豆忙反驳,“我说萝卜大哥,你搞错啦!我的根不是那样的。又肥
又大的是我的茎,叫块茎,我的根是长在茎下边的。”
【】哎哟【】]我怎么搞错了【】原来咱们的根是各不相同的呀【】萝卜这才恍然大悟【】
练一练
1、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并打“√”。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吸收—() 喜欢—()
侵占—() 讨论—()
“农作物们”是指 。
根据“农作物们”根的特点,写出它们分别是谁。
分主根和侧根的是( ),长着不定根的是( ),根又肥又大的是( ), 根长在块茎下边的是()。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填入适当的标点符号。
“萝卜这才恍然大悟”,其中“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萝卜“悟” 出了: 。
(四)《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加以利用,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能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更高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 1.1 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 2.6 万人因触雷而致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具有这种本领呢?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