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2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相传诸葛亮“七擒孟获”之后,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为了纪念诸葛亮,这里的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
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B.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人来源
2.据统计,北魏最盛时期户口数“已经恢复并超过了东汉时的水平”。《齐民要术》记载的黄河中下游农副业技术领先于长江流域。这表明南北朝时期
A.经济重心仍然在黄河流域 B.经济重心南移即将完成
C.北朝农业技术比东汉先进 D.土地改革推动经济发展
3.北魏孝文帝时期的《考课法》规定,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必须接受三年一度的考核,根据结果决定官员升迁罢免,力图“愚滞无妨于贤者,才能不壅(堵塞)于下位”。据此可知,《考课法》颁行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B.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C.打击门阀土族势力 D.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4.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妇女也是从事商业活动的能手;昔日作为蛮荒之地的南海和交趾,也是“各一都会也”;“广州刺史但城门一过,便得三千万也”;《隋书》记载,东晋南朝时“人竞商贩,不为田业”。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A.南方贪腐行为相当严重 B.南方社会经济较为活跃
C.经济重心南移程度加深 D.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
5.唐初,“崔卢李郑王”号称一流大姓。唐朝历任宰辅中,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即占27人,其余如荥阳郑氏10相、博陵卢氏8相。五姓“恃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以至于唐文宗也发出“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的慨叹。由此可知
A.贵族政治色彩较为浓厚 B.世家大族把持中枢权力
C.君主权力受到相权制约 D.科举制度积极作用有限
6.唐太宗修唐律时将此前《贼盗律》中“谋反大逆”条规定的“谋反大逆人父子、兄弟皆处死,祖孙配没”改为“谋反大逆人父子处绞,祖孙、兄弟皆配没”。这一变化
A.强调以礼入法的法律传统 B.体现了礼与法的相互渗透
C.一定程度减轻了刑罚力度 D.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7.据史载,唐太宗曾经让臣下清点隋亡后留下的仓库,没有想到,经过隋末唐初数年战争,库存量竟然足以让唐朝老百姓不用劳动也可以使用好多年。据此,隋朝短命而亡的最大教训是
A.漠视农业发展条件 B.国富而不与民共享
C.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D.统治者志大而才疏
8.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杜前写下《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中“国破”的原因是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9.唐初进土科考试只试策,并不试文。高宗时,杂文成为进土考试的法定项目。开元以来,进土考试内容以帖经、杂文、策为主,但更加重视文词。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改变了文坛骈丽浮艳之风 B.端正了科举考试考场考风
C.加强了中央选拔官吏权力 D.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学素养
10.《旧唐书・食货志》里说“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这种赋税制度
A.是我国赋役制度封建化开始的标志 B.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历史进程
C.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其反对 D.建立在均田制实施的基础之上
11.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兵18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