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第一单元测试
1.《礼记集说》记载,夏商以前,容取(娶)同姓,周公佐武王得天下,取神农、黄帝、尧、舜、禹、汤之子孙,列土封之,以为公侯,而使姬姓子孙与之婚姻,欲先代圣王子孙共飨天下之禄也,乃立不取(娶)同姓之礼。“立不取(娶)同姓之礼”是为了(  )
A.巩固周王统治秩序 B.确立男权家长地位
C.维护宗法伦理纲常 D.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2.汉代财政年度是所谓“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则是“岁终为断”,收支结算则适应水稻的成熟时节。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可以推知(  )
A.水稻开始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B.粟的生产趋于衰落
C.汉唐间南北经济地位的变化
D.政治中心向东转移
3.《战国策》记述秦晋之地农业繁荣,考古工作者在属于这一地区的河南辉县魏墓、河北武安赵城遗址、山西侯马及陕西蓝田等地都发现有呈“V”型的犁铧,并在齐燕所在的山东临淄齐故城遗址和薛城遗址、河北易县燕下也发现了同样的犁铧。这说明(  )
A.铁犁牛耕技术推广到了全国
B.犁耕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
C.牛耕最早出现在晋国和秦国
D.《战国策》记载都是事实
4.《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千里之地中,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中有许多尚未开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  )
A.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
B.分封制下用森严的等级制巩固宗法制
C.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
D.各诸侯严格按照礼制规定履行权利义务
5.“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上述言论表明孔子政治上主张(  )
A.维护奴隶制度 B.进行社会变革
C.建立集权国家 D.协调人际关系
6.《韩非子•显学》记载:“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
A.思想流变剧烈 B.经济混乱滞后
C.诸侯争霸频繁 D.孔墨对抗激烈
7.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这反映了当时(  )
A.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B.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兼容并包
C.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D.各家学派各执己见,适应集权需要
8.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
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9.春秋时期,齐鲁之战,曹判强调一鼓作气,而战国时期秦赵长平之战则持续了三年,最终秦灭赵四十万大军。前后两场战争规模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
A.会生产获得极大的发展
B.战争双方都开始重视战略战术
C.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