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2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第二单元测试
1.北魏孝文帝以身作则,鼓励胡汉通婚。他曾娶汉族贵女为妃,如范阳卢敏之女、清河崔宗伯之女、荥阳郑羲之女、太原王琼之女、陇西李冲之女。这推动了
A.拓跋氏政治地位的提高 B.北魏皇族正统地位的确立
C.鲜卑族生活****惯的改变 D.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融
2.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为北方流民即侨人专门设置地方管理机构始于东晋初年,历经宋、齐、梁、陈,前后共二百余年。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  )
A.解决藩镇割据问题 B.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C.大一统国家的形成 D.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3.《北史•李大师传》载:“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由此可知,《北史》编撰者意在突出(  )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区域发展 D.政权更迭
4.西晋建国后不久便分封了27个同姓王,允许诸王自选国中长吏,以户数把诸王分为三等,增加封国户数,又使诸王都督各州军事。这一做法(  )
A.导致门阀政治初步形成 B.削弱了中央集权统治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5.隋唐时期,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在此基础上出现了邸店、柜坊、飞钱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
A.满足了对外贸易的需要 B.与经济发展互为因果
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D.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6.自隋唐以来,行会一直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于手工业的发展之中。为了防止技术外传,“各行有各行的隐语,非外间人所能知晓”,违背这种规定的同业者是不能受到行会保护的。行会的这种做法(  )
A.限制了手工业技术的创新
B.推动了政府抑商政策的实施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D.提高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
7.唐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一现象(  )
①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表明金融汇兑业务的出现
③导致纸钞滥印通货膨胀
④加大了商人携带现钱的危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唐开元时(公元713﹣741年)年铸钱百余万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减为三十二万七千缗。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26﹣827年)只铸十三万五千缗。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则不到十万缗。能够说明这一情况的是(  )
A.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B.铜矿开采技术长期不能更新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为削弱
D.南方社会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9.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  )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
C.宰相职责发生重大变化
D.进一步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10.唐朝和五代科举的实际主持人为知举官,达官贵人或社会名流得发“公荐”给知举官,知举官依据“公荐”推选名单、参考举人考试成绩决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