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7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魏晋之时,傅畅“年未弱冠,甚有重名,以选入侍讲东宫”;谢琰“弱冠以贞干称,美风姿……拜著作郎”;王洽“(王)导诸子中最知名,与荀羡俱有美称。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这说明魏晋之时(  )
A.社会重学人才辈出   B.世家大族垄断官位
C.选官方法公平科学 D.察举制度盛行不衰
2.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北方人口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  )
A.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技术
B.促进了江南劳动者思想观念的更新
C.促进了南北民族的大融合
D.使我国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3.唐贞观初年,长安城各色民族混杂,如突厥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大约50 000人左右),其中,除以政治目的而居留的官员外,以经商和贸易为目的安居长安者为数不少。这主要反映当时(  )
A.各民族间的交往很频繁
B.长安居住的突厥人最多
C.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
D.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
4.“唐朝是个火热的年代,是个经常亮肌肉的年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寒门出宰相,士兵成将军。”这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主要途径是(  )
A.世袭爵位 B.察举征召
C.科举考试 D.高官举荐
5.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色政绩在历史上被称为(  )
A.“开皇之治” B.“开元盛世”
C.“永徽之治” D.“贞观之治”
6.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行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8.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魏蜀吴三国当中最先灭亡的是吴国
B.十六国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六朝”政权都被少数民族所左右
D.西晋政权在灭亡吴国以后实现统一
9.南朝刘宋时期,乡邑百姓出身的沈庆之官至侍中,都督南兖、徐、兖三州军事;贫苦出身的戴法兴成了宋孝武帝的南台侍御史兼中书通事舍人,专管朝廷内务;萧齐也任用寒人掌机要。这反映出南朝时(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世家大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C.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D.中枢机构运作机制发生改变
10.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北魏僧法果曾说:“我非拜天子,乃礼佛耳。”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  )
A.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
B.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
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
11.白居易《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无冬春。”材料意在说明(  )
A.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
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对象
C.两税法简化了收税名目
D.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
12.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由此可知,当时隋唐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  )
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江南经济的开发
C.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对外贸易的繁荣
13.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  )
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 B.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
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变 D.唐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14.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15.唐朝两税法规定:“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这一规定(  )
A.减少了政府收入 B.体现了公平原则
C.简化了收税名目 D.扩大了收税对象
16.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