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在科学考察中,考古学家分别在江西万年的仙人洞、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处,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栽培稻,在湖南澧县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栽培稻。材料表明( )
A.我国南北方广泛种植水稻
B.水稻是我国原始社会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
C.水稻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D.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种植水稻
2.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贫富分化的出现
C.社会阶级的产生 D.早期国家的形成
3.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说明( )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B.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
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 D.宗法制主导政治统治
4.(2021·陕西渭南期中)在春秋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各诸侯国所立新君有一百多位,而记载的册命礼却屈指可数,且大都是天子派遣使臣到诸侯国“来册命”,如公元前667年,“(惠)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由此可知,春秋时期( )
A.诸侯争霸战争激烈
B.嫡长子继承制已被摒弃
C.礼乐制度难以维持
D.周天子借诸侯开疆拓土
5.(2021·福建宁德期中)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
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融
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
D.制度的变革卓有成效
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
C.诸国变法 D.政权分立
7.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 )
A.加速了社会转型 B.冲击了贵族政治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推动了战国变法
8.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 )
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9.(2021·河北保定期中)下表是秦朝修建的四大工程,这些工程的修建( )
秦朝四大工程
1.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于故宫三分之二的总面积
2.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3.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
4.秦直道,是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民突击修筑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
A.巩固了秦朝统治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加剧了社会矛盾 D.强化了专制皇权
10.(2021·广东茂名一模)由以下司马迁对历史细节的记载可知,汉初( )
A.延续了西周的礼乐等级制度
B.思想大一统趋势开始出现
C.西汉政权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D.地方势力削弱了中央王朝
11.汉文帝遗诏曰:“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