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共5页
第1页,共5页
第三单元测试
辽与西夏两个政权的相似之处有:
①受汉族文化影响②被蒙古汗国所灭③采取“藩汉分治”④与宋朝有战有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伐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岳飞抗金,收复开封 B. 庆历新政,触犯既得利益
C. 绍兴和议,宋廷偏安江南 D. 北宋灭亡,蒙古统一
北宋初期,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这反映了
A. 增设通判,监督知州 B. 军队扩编,军费上升
C. 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 D. 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且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宋代通判( )
A. 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
B. 拥有对地方守臣的领导权和司法权
C. 资料不可靠,通判只在唐朝存在
D. 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其实质是元朝()
A. 利用儒学维护统治 B. 全面推行封建化政策
C. 对汉人的高度重视 D. 否定宋代程朱理学
元朝时大批中亚、西亚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蒙古族、汉族等民族逐渐交融,形成了我国回族的前身——回族。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第2页,共5页
第5页,共5页
①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②元朝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
③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④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中的这句话所揭示的特殊政治体制是指
A. 内服外服制度 B. 宗法分封制度
C. 南面官北面官制度 D. 猛安谋克制度
多数研究宋朝历史的学者认为,北宋末年的人口数应超过1亿。与以前的王朝相比,北宋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政府整军集权的措施 B. 北宋“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 长期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D. 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超越前代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B.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C. 农民抗灾害的能力减弱 D.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描写了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后,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宋代的鼓词、诸宫调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表明当时书生负心婚变的现象相当普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B. 科举制改革促进社会阶层变化
C. 书生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