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共5页
第1页,共5页
第五单元测试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 向西方学****的新思潮涌现
C. 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D. 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 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 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 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 侵略者由东南沿海开始发动进攻
B. 其目的都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C. 都推进到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D. 侵略者都以武力失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1848年,徐继畬刻印出版《瀛环志略》,首以“地球平圆全图”为引,介绍东西半球的概况,然后展示“皇清一统舆地全图”,显示中国在亚细亚之东南。当时文人指出徐继畬“一意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天朝上国”观念亟待突破 B. 中国对世界的认知较客观
C. “中体西用”思想付诸实践 D. 中华民族的意识开始觉醒
近代中国有一本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该书
A. 有利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B. 颠覆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于1866年在福州建立,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后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人才。据此可知()
第2页,共5页
第5页,共5页
A. 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B. 中国率先实现了教育近代化
C. “中体西用”思想初见成效 D. 新式学堂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在“再进一步”思想的指导下“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创办了()
A. 湖北织布局 B. 天津机器制造局
C. 福州船政局 D. 发昌机器厂
郑观应主张与西方国家要进行:洋布战:发展中国新式棉纺业、抵制进口洋纱、洋布;诸用物战:东西法制造各种日用品;……洋钱战:中国自行铸金、银币、以抵制在中国境内流通的洋钱。郑观应的这些主张( )
A. 开启了“向西方学****的历程 B.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C. 首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 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1860年,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指出:“我们的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的繁荣是全赖于秩序和安定的”,“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