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5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练****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据统计,英国输华货物总值1840年为524198英镑,1844年增为2305617英镑,此后就明显下降;时起时落,徘徊在100万英镑与200万英镑之间,一直到1850年也未能恢复到1844年的水平。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英国输华商品价格高 B.洋务企业与外商争利
C.“实业救国”热潮兴起 D.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2.有学者认为,“该书”是鸦片战争之后五十年间中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域外史地著述,书中的设想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该书”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伸民权”,“设议院”
3.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B.《辛丑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C.《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D.《南京条约》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
4.19世纪三四十年代,以魏源、姚莹等为代表的“经世”派士人研求农政、刑名、典章制度、河工、漕运、盐法、币制、战守、边防、舆地等“实学”,以求“经世致用”。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士人
A.奠定了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B.提倡研究和学****西方科技
C.力图为现实的危机寻找出路 D.主张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5.英国学者斯当东对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时遇到的中国军队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兵士们在排队敬礼的时候,身上穿着整齐的制服,事毕之后即把衣服收在仓库里,等下次站队时再穿。平时他们就穿同老百姓同样的服装,经营各种行业或者耕种田地。”从中可以看出
A.英国使团重点关注中国军队战斗力 B.清朝军队实行兵农合一的猛安谋克制
C.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具有一定必然性 D.中国军队当时注重礼仪具有大国风范
6.如图所列内容为某学者对近代某次事件特征的概述。据此推断该事件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7.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全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两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被誉为“中华创始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留美幼童出洋
A.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B.反映了清政府对解决边疆危机的主动探索
C.为维新变法运动储备了人才 D.折射出洋务派对掌握“西人之长技”的渴望
8.日本的伊藤博文在1909年时说:“如果没有英国介入,太平天国将获得成功;而英国的介入则使清廷延续,并推延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的这一观点
A.指出了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B.揭露了清政府“借师助剿”的本质
C.未看清太平天国政权的阶级属性 D.肯定了清廷为近代化所做的努力
9.清代前中期,各省税款由户部统一调拨。后由于财政困难,1853年,清廷逾令各省每年将库款“按年定数指拨解部”,各省督抚筹款上解,形成了以省为单位的地方财政系统。这说明当时
A.财政危机得到了有效缓解 B.地方督抚专权局面已经形成
C.清政府统治基础严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