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期末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个人观念淡漠 2. 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 A. 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 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 C. 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D. 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 3. “帝”原本是天神的尊号。秦国的神话中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高。嬴政去“泰”、用“皇”、加“帝”,合成“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此举旨在 A. 受秦国传统的影响 B. 体现嬴政好大喜功 C. 显示皇帝至高无上 D. 延续家天下的传统 4.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 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 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 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 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 5.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 恩泽贵族 B. 实现民族交融 C. 增加税收 D. 削弱王国势力 6. 宋代建国后,充分吸取了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如锁院制度、弥封制度(糊名制度)、誊录制度、别试制度等,这些措施 A. 打破了传统的门第限制 B. 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间的流动 C. 注重程序的规范和公平 D. 使科举制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 7.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以防止大权旁落,还以“皇明祖训”的形式,规定后代子孙一概不许设立丞相,如有提议设丞相的就以奸臣论处。这表明明朝 A. 废除三省六部制 B. 进一步加强了君权 C. 设立了内阁制度 D. 加强了对地方控制 8. 清朝督抚制度规定,总督的职掌为“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巡抚则是“宜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群吏之治”。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助于 A. 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B. 完善中央和地方的官制 C.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9.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双方参战兵力及伤亡人数对比(单位:人),见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中国 英国 参战方兵力 91680~200000人 19000人 伤亡情况 伤亡22790人 伤亡523人(阵亡69人) A. 武器装备落后 B. 军队纪律涣散 C. 统治***无能 D. 封建制度落后 10. 《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日本据此 A. 加紧开埠通商 B. 加速资本输出 C. 获得治外法权 D. 取得协定关税权 11. 1902年,严复评议义和团运动时说:“庚子妖民愚竖……特愚妄愤庚,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严复旨在说明这一运动具有 A. 爱国性 B. 排外性 C. 落后性 D. 进步性 12.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落后生产方式的代表 13.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4. 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报》的社论写到:“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最为伟大,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百团大战 D. 平津战役 15.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首歌曲描写的最有可能是 A. 国民革命 B. 南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