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共14页
第1页,共1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九课同步练****一、单选题
有学者评价某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说:“只有它才能造就一场如此突然,如此彻底,如此迅猛,然而又如此充满反复、矛盾和对立的革命。”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英吉利民族 B. 法兰西民族 C. 德意志民族 D. 美利坚民族
有人说,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不是制宪会议或者国民议会的成果,而是一系列战争胜利的产物……它的内容集中体现了俾斯麦的意志”。由此可见,1871年宪法( )
A. 具有强烈的专制主义色彩 B. 具有鲜明的民主政治色彩
C. 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 D. 使议会真正掌握了立法权
下面是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
A. 武力统一政策
B. 全球扩张政策
C. 社会保障政策
D. 欧洲均势政策
普法战争战败后,君主制的支持者们,在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展开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1875 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运而生。这表明( )
A.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诞生有一定偶然性
B. 君主派主动退让了
C. 启蒙思想推动了法国共和派的发展壮大
D.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一书中写道:“德国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不幸,乃是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这一局面得以改变( )
A. 依靠民主改革 B. 采用民族战争 C. 依赖民众革命 D. 借助王朝战争
第2页,共14页
第13页,共14页
在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法国于1789年爆发革命。革命初期首先实践的政体是( )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共和制 D. 无产阶级专政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总统权力,错误的是( )
A. 掌握最高行政权 B. 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统帅
C. 任期四年,可以连选连任 D. 拥有特赦权
法国1875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使两国走上了代议制道路。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政府)成员 ②国会由两院组成
③国家元首都有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的权力 ④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全球通史》这样描述:“虽然他(拿破仑)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他却有效地统治了国家。……大多数人都因他结束***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这表明拿破仑的统治( )
A. 受到了法国人民的质疑与反对 B. 捍卫资产阶级利益和革命果实
C. 代表了法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D. 建成了廉洁高效的民主体制
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英国1640年革命和法国1789年大革命发生的大背景有所不同,但触发的直接因素相似,即( )
A. 宗教矛盾 B. 征税问题 C. 民族冲突 D. 商业纠纷
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 )
第14页,共14页
第3页,共14页
A.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B. 其焦点表现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
C. 法兰两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D. 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已经****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法国民众的立场折射了( )
A.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普及 B. 议会中的两党制正式形成
C. 三权分立的政体最终确立 D. 保守派彻底放弃君主政体
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各个国家路径不同。其中以军事力量完成统一,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家是( )
A. 法国 B. 日本 C. 德国 D. 俄国
马克思说德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
A. 德国国内封建势力的异常强大
B. 德国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最终失败
C. 德国国内没有产生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
D. 德国以统一的形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